当地时间10月19日,特朗普在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抛出重磅消息:美国可能降低对华关税。这个表态距离他10月10日放话“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11月1日前生效”,仅过去9天。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让步”附带两个明确条件——中国重新购买美国大豆、放宽稀土管制。

特朗普
从“硬气威胁”到“主动交易”,短短9天的180度转变,不是特朗普突然转变态度,而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与政治危机已到临界点。中国海关总署的“零进口”数据、美国豆农30亿美元的亏损预警、1100万人的农民抗议潮,还有稀土管制下美国军工与车企的困境,每一个信号都在宣告:这场由美方挑起的贸易博弈,正朝着中方掌握主动权的方向倾斜。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10月10日,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还态度强硬,声称“要让中国为贸易不平衡付出代价”,宣布计划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语气里没有丝毫商量余地。可9天后,他却在飞机上主动松口,把“加税”换成“降税”,还附带了“买大豆”的条件,这种反差根源全在美国农业的“急刹车”。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降至零。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的首次,信号再明确不过:中方打定主意不再依赖美国大豆。而这个“零”背后,是美国豆农的集体煎熬。美国大豆协会直言,若中国持续不采购2025年秋季新收大豆,美国豆农将至少亏损30亿美元。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农民的不满已从“抱怨”升级为“抗议”。10月以来,全美50个州都爆发了农民抗议活动,累计有1100万人参与。抗议人群举着“要销路不要补贴”的牌子,堵住州政府大门——他们要的不是政府那点杯水车薪的补贴,而是能实实在在卖出大豆的销路。

美国豆农抗议
此前,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农业补贴稳住人心,但美国国库早已捉襟见肘,能拨给农民的资金有限。明尼苏达州豆农约翰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今年种了2000英亩大豆,原本指望中国订单能覆盖成本,现在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银行的贷款还等着还。“补贴只够付半个月的租金,再这样下去,农场就要被收走了。”约翰在抗议现场的哭诉,道出了数十万美国豆农的困境。
而中方的“不买”,并非临时决定,而是早有布局。今年4月,中国进口商就从巴西订购了至少40船大豆,约占中国单月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到9月,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达1096万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85.2%,阿根廷还补充了117万吨缺口。更关键的是,巴西大豆加税后,每吨价格比美国大豆还便宜80多美元,从性价比来看,选择南美大豆本就是市场的正常选择。
一边是美国豆农的“卖豆难”,一边是中方稳定的南美供应链,特朗普的“降税换大豆”,本质上是扛不住国内农业压力的无奈之举。

美国大豆
如果说大豆击中了美国农业的“软肋”,那稀土就是掐住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脖子”。特朗普在“降税提议”里特意提到“放宽稀土管制”,背后是美国企业在稀土断供后的集体焦虑。
10月9日,中方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率先“爆雷”。其财报显示,B-21轰炸机项目亏损4.77亿美元,其中因稀土断供导致的停工损失占了三分之二,还没算上后续订单延误的赔偿。要知道,稀土是制造战斗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没有稀土,美军的先进武器生产就会陷入停滞。
不止军工企业,民用车企也受波及。特斯拉不得不临时调整生产计划,部分车型的海外交付暂停,股价因此下跌3个点。有业内人士透露,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池、电机都需要稀土元素,中方管制后,美国本土的稀土库存只能支撑2个月,若无法及时补货,生产线可能面临全面停工。

稀土
但必须明确的是,中方的稀土管制并非“一刀切”。10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就公开表示,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申请都会获批,管制仅针对可能流向军事领域的用途。这一做法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堵住了美方“恶意打压”的抹黑口径,我们没有针对正常贸易,只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合理合法,无可指摘。
事实上,中方的稀土管制也早有铺垫。政策落地前三个月,就已向美、欧、日等国发出通报,详细说明管制范围与申请流程,还特意提高了民用领域的审批效率,避免影响正常贸易。这种“有准备、有区分”的操作,既展现了底线,又留足了余地,让美方找不到任何指责的理由。
反观美国,在稀土领域一直没有找到“替代方案”。美国本土的稀土储量虽不算少,但开采成本高、环保要求严,且加工技术依赖中国。有数据显示,美国90%以上的稀土加工品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没有替代来源,再强硬的“威胁”也站不住脚,这也是特朗普把“放宽稀土管制”列为条件的核心原因。

稀土影响美国军工
中方“有后手”,美方“没退路”特朗普的“降税提议”,表面看是美方的“让步”,实则是单边主义政策走到尽头的必然结果。这场贸易博弈的关键,从来不是“谁先开口”,而是“谁手里有后手”,显然,中方的“稳”与美方的“慌”,已让主动权悄然倾斜。
中方的“稳”,体现在提前布局的“后手”里。在大豆采购上,我们没有突然“断供”,而是从年初就逐步减少美豆采购,同时与巴西、阿根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给南美供应链足够的时间接盘,既避免了自身断供风险,又让美方没有缓冲空间。在稀土领域,管制政策经过了充分调研与通报,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又不影响民用贸易,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中国对外贸易
而美方的“慌”,源于没有退路的“硬撑”。美财长贝森特此前私下承认“关税战不可持续”,这句话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除了农业与稀土的困境,美国国内的财政压力也在加剧。为了应对经济问题,美国政府不断扩大开支,国库储备日益减少,连给农民的补贴都显得捉襟见肘。
未来,这场博弈还会持续,但主动权已掌握在有准备、有底线的一方。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该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取消不合理关税、停止制裁中国企业、尊重中国的发展利益。否则,再多的“口头提议”,也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