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 股市场的故事长河里,“官商勾连 + IPO 发财梦” 的戏码屡见不鲜,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披露的一份刑事裁定书,就撕开了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IPO 背后的资本迷局。
这份裁定书将徐州市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巧全的 “资本化受贿” 细节公之于众。在 2011 至 2022 年的十余年间,王巧全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 3031 万元,其敛财手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过低价入股冲刺科创板的影速集成,把权力玩出了 “资本新花样”。这场权钱交易始于 2020 年 4 月,王巧全在与影速集成董事长傅志伟及同学陈某某聚餐时,听闻公司正谋划科创板上市,随即动了心思。很快,一套 “官商共赢” 的股权代持计划落地:由陈某某安排妻子出面,与傅志伟的代持人程某签订协议,以 1000 万元买下 93 万股股份,其中 500 万还是借款。更夸张的是,王巧全还利用权力,邀请时任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某亲赴徐州考察,为影速集成 IPO “保驾护航”。表面看似 “民间借贷 + 股权转让” 的正常交易,实则是权力资本化的腐败行径,法院最终认定这笔交易差额 694.92 万元为受贿所得。
成立于 2014 年的影速集成,号称国内少数能制造半导体纳米级光刻制版设备的企业,曾被视为 “国产光刻希望股”。然而,其 IPO 之路却坎坷不断。2020 年、2021 年先后两次在江苏证监局做辅导备案,均无果而终;2024 年 10 月,辅导报告停在第 14 期后戛然而止;到了 2025 年 4 月,公司彻底撤回辅导备案,IPO 梦彻底破碎。
IPO 失败后,影速集成试图通过 “卖身自救”。2025 年 3 月,宝馨科技子公司计划斥资 3.2 亿元收购其 40% 股权,将影速集成估值为 8.04 亿元。但这一估值与 2020 年的 17 - 18 亿元相比,缩水近 10 亿元。曾经资本市场的宠儿,短短四年间沦为无人愿接的 “烫手山芋”,6 月,宝馨科技公告影速方面单方面终止交易。
回顾影速集成的经历,这场闹剧看似是 “IPO 失败”,实则是 “资本输送翻车”。官员妄图借 IPO 实现财富收割,企业企图借助权力加速上市进程,最终落得官员落马、企业估值腰斩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影速集成由我国光刻领域专业研发制造团队、中科院微电所共同发起设立,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拥有 139 项有效专利,在行业内颇具地位。但在官商勾连的阴影下,企业发展严重受挫,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