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消息:2025年9月9日,江苏南通通州区二甲镇通报一例霍乱病例。虽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依然为我们提了一个醒,这种疫病防患于未然,中医中医应该走在最前沿,为大家提供应对之策。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O1群或O139群)引起的疾病,通过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感染。该疾病发病急、传播快,其主要表现为腹泻、排“米泔样”便、呕吐,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每年约有290万新发感染患者和9.5万死亡患者,几乎所有死亡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60%的新发病例和6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非洲。在中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主要流行地区是沿海一带,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成人发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霍乱病程可分为泄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眼窝凹陷、皮肤干燥,重病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甚至死亡。霍乱主要通过患者及带菌者的粪便、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后传播。它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但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天。
霍乱需要立即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为补液,其中重症患者需要静脉补液,同时可进行抗菌治疗,常用药物有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预后与感染霍乱弧菌的生物型、临床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此外,年老体弱者、婴幼儿预后较差。由于该病传播途径明确,且防范措施有效,因此,提倡通过严格措施控制疫情运输和传播,保障食品、水源清洁卫生进行预防。
正是因为霍乱致死率很高,所以霍乱与鼠疫定义为甲类传染病,可见其传染烈度是十分惊人的。中医是如何理解霍乱这种疫病的发病机理呢?以及如何应对,下面将详细介绍。首先是《伤寒论》专门有一篇“辨霍乱病脉并治”,这里面详细介绍了霍乱的发病机理与治法,胡希恕先生在讲这一篇的时候也很细致,具体可以查阅《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其中胡希恕先生提到治霍乱用一味白矾,白矾又酸又苦,但是霍乱病人觉得白矾水喝着香,这个也是很不错的鉴别方法,同时又是简单治法。
章太炎先生在《章太炎医论》中阐述了关于霍乱辨别以及其他治法,“霍乱无有不吐利,而吐利不必皆霍乱”。他认为霍乱吐利者,是将血液中的水抽出来,比较典型的症状排大便如“米泔水”样便。因为心合于脉,脉为血府,故水液自血液被抽汲而出,则脉脱,脉脱而心绝而死。按,《伤寒论》诸条文所述,热多饮水者,用五苓散,寒多不用水者,用理中丸,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用四逆汤。脉不出者,用通脉四逆汤,或兼用白通汤,烦躁欲死者用吴茱萸汤。
其中还提到民间老大夫用矾石,石榴皮止涩者,还提到用王清任解毒活血汤应对,但如果两小时后依然汗出如水,四肢冰冷,仍要用四逆汤之类应对。关于霍乱疫病,国家有更多应对措施,我们只是将能够用得上的方法介绍一下,当疫情来临仍需精准辨证,方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