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叙利亚政坛掀起波澜。刚从莫斯科与普京结束会晤的叙利亚领导人沙拉,回国后便抛出重磅表态,叙俄双方未达成任何关键协议,这一反转不仅让外界错愕,更直接影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走向。

叙利亚领导人沙拉
沙拉此次莫斯科之行,本被视作叙俄关系升温的契机。此前,俄罗斯在叙利亚设有两处重要军事基地,这些基地曾是俄罗斯维护中东影响力的关键支点,也是叙俄军事合作的核心象征。但沙拉回国后明确表示,不会同意恢复这两处基地的运作,相当于直接切断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重要战略存在。

普京会见沙拉
更具冲击力的是叙利亚外长希巴尼的后续声明。他公开宣布,叙利亚将暂停阿萨德担任总统期间与俄罗斯签署的所有协议。要知道,阿萨德执政时期,叙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涵盖军事、经济、能源等多个领域,这些协议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如今全面暂停,意味着叙俄过往的合作基础几乎被推翻,双方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叙利亚外长希巴尼
面对外界质疑,沙拉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维护国家和民众利益,不在关键问题和主权上让步”。这一表态看似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实则暗藏多重考量。会晤期间,叙俄双方还谈及了阿萨德的引渡问题,这一话题本就敏感,阿萨德在叙利亚仍有大量支持者,沙拉若同意引渡,极可能引发国内政局动荡。最终,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同样未能达成共识,也从侧面反映出沙拉在国内政治压力下的谨慎态度。

阿萨德
为何沙拉会在会晤后突然“变脸”?答案或许藏在西方对叙利亚的态度转变中。近年来,西方逐步解除了阿萨德执政时期对叙利亚施加的大量制裁,这对饱受战乱和经济困境的叙利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西方领导人明确表现出拉拢沙拉的姿态,为叙利亚提供了新的外交选择和经济支持可能。
有了西方的“撑腰”,沙拉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自然多了几分底气。此前,叙利亚因长期战乱依赖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在双边关系中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如今,西方的示好让沙拉看到了平衡大国关系、争取更多自主空间的机会。他既希望借助俄罗斯牵制西方对叙内政的干涉,又不愿因过度依赖俄罗斯而牺牲国家主权,更不想放弃西方提供的实际利益,这种“左右逢源”的心态,最终导致了此次会晤后的态度反转。

土耳其外长访叙会见沙拉
对俄罗斯而言沙拉的表态无疑是一次重大挫折。俄罗斯一直将叙利亚视为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军事基地和双边协议,俄罗斯得以在中东保持影响力,制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势力扩张。如今,军事基地恢复无望,旧协议被暂停,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利益面临严重缩水,其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也可能因此受到冲击。若无法与沙拉政府重建有效合作,俄罗斯想要维持甚至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变得更加困难。

沙拉访俄
而沙拉政府的处境也并非高枕无忧。尽管他试图通过平衡俄西方关系为叙利亚争取利益,但国内的政治风险始终存在。阿萨德的支持者在叙利亚仍有不小的势力,沙拉拒绝引渡阿萨德,虽暂时避免了与这部分势力的直接冲突,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来,如何安抚阿萨德支持者,稳定国内政局,仍是沙拉必须面对的挑战。此外,西方对叙利亚的支持是否能真正落地,制裁解除能否切实改善叙利亚的经济状况,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若西方的承诺无法兑现,沙拉可能会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届时叙利亚的外交和国内局势都将面临更大变数。

沙拉
从整个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来看,此次叙俄关系的波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西方若能持续对叙利亚提供支持,可能会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中东的生存空间,改变地区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其他中东国家也可能会根据叙俄关系的变化调整自身外交策略,地区局势的复杂性或将进一步加剧。

叙利亚
目前,叙俄双方均未透露下一步的外交动作,但局势的走向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沙拉政府能否在俄西方之间找到稳定的平衡点,俄罗斯会如何应对在叙利益受损的局面,西方对叙利亚的支持又将如何推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未来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