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城人均收入10.76万,北京最富区,老街坊咋说?

右耳君前几天和朋友聚会,大家照例聊起“现在哪住着最舒服”。有人说朝阳繁华,有人说海淀教育资源强,结果一查数据——西城区去
右耳君前几天和朋友聚会,大家照例聊起“现在哪住着最舒服”。有人说朝阳繁华,有人说海淀教育资源强,结果一查数据——西城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万元,稳居全市第一。朋友笑说:“果然

老北京的‘富在西城’不是白传的。”

【老城区,收入领跑全市】

西城真不大,平方公里不到全国许多县的一半,但去年GDP却突破6000亿元,经济密度高达119亿元/平方公里,全国都排得上号。人均GDP超过55万元,听起来抽象,但右耳君身边住在金融街的朋友说得直白:“这地儿楼下是银行,拐角是基金公司,不富都难。”

更难得的是,在“节能降碳”的要求下,西城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还保持全市最优。也就是说,这里的高收入并不是靠拼资源拼能耗,而是靠高质量产业撑起来的。

【从楼宇到产业,变化藏在细节里】

金科新区是个典型例子。六年间完成楼宇改造43.4万平方米,吸引了269家头部企业,注册资本超1400亿元。如今的税收,是疏解前的36倍。对在那儿上班的小李来说,这意味着写字楼咖啡馆多了、午饭选择更丰富,晚上下班还能顺路去健身。

数字经济也在悄悄壮大:2024年全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4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超1100亿元。右耳远闻的角度看来,这说明“金融+数字”正在成为西城新的标签。

【生活圈更新,老街区也“焕新”】

除了挣钱的事儿,老百姓更关心生活。西单、大栅栏、地安门这些老商圈,最近几年都在做系统升级。今年5月刚开业的中海大吉巷,开业当天客流超20万人次,首月营业额8700万元。住在附近的叔叔阿姨说,周末不用跑远,楼下就能逛新品牌、喝手冲咖啡。

另外,西城现在有266家离境退税商店,国际学校、医疗设施也在增加。区里还设立了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推出18项产业支持政策,这些听起来宏大,但落到生活里,其实是“办事更方便、机会更多”的小变化。

从金融街的高楼到大栅栏的小巷,西城的“富”不仅是收入高,更像是一种“老城新活法”。右耳君挺好奇,你心里觉得北京哪个区最有“生活味”?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