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美卫星互拍大戏?美卫星偷拍中国空间站炫耀,吉林一号精准反拍

400公里上空,两颗卫星最近只隔29公里,美国“世景军团”先按下快门,中国“吉林一号”随后把镜头对准它,这场“你拍我、我

400公里上空,两颗卫星最近只隔29公里,美国“世景军团”先按下快门,中国“吉林一号”随后把镜头对准它,这场“你拍我、我拍你”的太空戏码10月24日被长光卫星一次放出四张高清图,让人吃瓜。

事情不复杂:美方把商业遥感卫星开到中国空间站家门口,拍了个纤毫毕现,回头就把照片晒上网,说分辨率优于10厘米,语气里全是“我能靠近你,你奈我何”。

中国没打嘴仗,长光卫星直接甩出“吉林一号”在40多公里外拍的同款照片,美国卫星的太阳能板、铆钉、接缝一清二楚,拍摄时间从上午九点半一直盯到下午一点半,足足四个小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卫星拍卫星比拍地面难得多,双方相对速度每秒几公里,相当于高铁对开,要锁定、跟稳、拍清,轨道预判、姿态控制、高动态成像一个都不能掉链子。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单颗卫星逞能,而是整个星座在接力。“吉林一号”已有140多颗在轨,24小时轮班,全球任意地点重访周期缩短到十几分钟,拍航母、追F-22、盯卫星都是日常操作。

美国那边走的是“少而精”路线,一颗卫星造价数亿美元,分辨率确实顶,但飞过一次要等几天才能回头;中国用“多而快”群狼战术,数量堆出实时性,成本还低,抗风险更高。

别把这事当成单纯炫技,太空早就是新战场。美方公司背后挂着五角大楼合同,拍的照片转眼就能变成瞄准数据;中方把民用星座炼成“太空摄像头”,既是生意,也是盾牌。

国际条约没说不许靠近拍照,可大家心里都有数:谁掌握“空间态势感知”,谁就能先敌发现、先敌锁定。今天能清晰成像,明天就能精准干扰,后天真撞上去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这一轮互拍说白了就是一次“轨道亮剑”。美国想炫耀“看得见、靠得近”,中国回敬“你看得见我,我也随时看得见你,而且还能一直盯着你”,把单向透明硬生生掰成双向透明。

接下来两边都不会停:美太空军砸6000万美元开发“轨道运输机”,准备战时快速补星;中国长光年底再发十几颗,计划把重访次数提高到每天38次,像素越练越细,星座越织越密。

太空没有硝烟,但快门声比炮声更先响起。下一次镜头对准谁,谁又先眨眼,吃瓜群众搬好小板凳接着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