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世,风云变幻。奉系军阀的权力角逐恰似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1928 年 6 月,张作霖于皇姑屯遭日本人暗算身亡,此后,这场权力纷争的戏码更是高潮不断,引人瞩目。
年轻的张学良,才 27 岁就接过了东北军的大旗。可他一上台,就被一群老臣子围着,其中最扎眼的就是杨宇霆。杨宇霆,1885 年生于辽宁法库,早年家境贫寒。然其聪慧过人,1904 年考取秀才。1905 年投身新军任小吏,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研习步兵,学成归来便投身张作霖麾下。他从营务处科长一路干起,管军饷、搞情报,在 1918 年直奉战争时,在山海关指挥炮兵,帮张作霖打了个漂亮仗。1925 年他去南京当江苏军务督办,强征商税给自己捞好处,张作霖那是相当器重他,给了他陆军上将衔,还让他掌管奉天兵工厂,这可相当于握住了东北军工业的命根子。

不过呢,杨宇霆这人表面上对张作霖忠心耿耿,实际上野心大得像个无底洞,总爱揽权,还老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对其他老将张作相、汤玉麟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开会的时候老抢话头。张作霖弥留之际托孤,此人自封东三省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口称辅佐少帅张学良。然而,他实则处处掣肘,从中作梗,妄图阻止东北归顺南京,其心叵测。
张学良呢,1901 年出生在沈阳大帅府,从小被宠坏了,18 岁入伍先管后勤,还爱抽鸦片、逛窑子,把张作霖气得直跳脚。1922 年,其方始正式统兵。练兵之际,补给状况频出舛错,诸多难题纷至沓来,给练兵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郭松龄 1925 年反奉,他去镇压,还在营口码头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部队登陆。皇姑屯事变后,他倒是稳住了局面,1928 年 12 月 29 日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可把蒋介石乐坏了,封他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可杨宇霆不乐意啊,他是亲日派,觉得易帜让东北没了自主权,还在背后拉帮结派,阻挠统一。张学良年轻气盛,哪受得了杨宇霆老摆长辈架子在会议上指手画脚,俩人的关系早就有了裂痕。1925 年郭松龄反张,杨宇霆在旁边幸灾乐祸,张学良一直记在心里;杨宇霆办寿宴,张学良坐杂席,一点特殊待遇都没有;日本人还放风说杨宇霆暗通关东军,这让张学良更起了疑心。

杨宇霆心怀对张学良不利之念,欲付诸行动,然内心始终纠结,那决绝之意迟迟难以凝聚,狠不下心迈出这危险一步。他明晰张学良身为正统继承人,东北军多是张家嫡系部属。若贸然发难,极可能诱发军中哗变,致使局势失控。故而,他行事必须谨小慎微、三思而行。而且他自恃是托孤重臣,在军队里也没安插自己的势力,觉得自己忠心可鉴。然而,他着实低估了张学良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张学良于社交场中长袖善舞,人脉广泛深厚,绝非他所想象那般简单。张学良虽然管军松散、爱玩,但拉关系那是一套一套的,军官们跟着他,银子管够,吃喝不愁,自然死心塌地。
杨宇霆居心不良,设下奸计。他妄图以利益收买被张学良撤职的军官,借此达成不可告人之目的。其心思诡谲异常,所作所为,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觉得这些人有怨气,好收买,就一个个找上门,许诺银票和高位,让他们监视张学良。他断不会料到,那五个被重金收买之人,表面上收下财物,佯装顺从,背地里却全然违背承诺,匆匆跑去为张学良传递消息。张学良听完报告,冷笑一声,赏了他们双倍银子,让他们封口,等着反咬杨宇霆一口。

这事儿一传开,杨宇霆的把戏露馅了,张学良气得直冒烟,觉得这老东西必须除掉。1929 年 1 月 10 日傍晚,杨宇霆和常荫槐以商议铁路督办公署为由进了帅府老虎厅。常荫槐,黑龙江省省长,杨宇霆之死党也。于时代抉择当口,其立场执拗,竟公然抵制易帜,逆势而行于历史潮流。此等行径,着实发人深省。二人甫一落座,正就条件展开洽谈,张学良旋即出门。未几,高纪毅率卫兵破门而入。刹那间,枪声骤响,杨宇霆与常荫槐当场殒命,就此魂归幽冥。
杨宇霆离世后,杨派作鸟兽散。其独子负笈德国深造,杨家亦避居乡间。曾经煊赫一时的奉系势力,自此如江河日下,渐趋式微。而张学良,于中东路事件里决策草率,致使损兵折将。此役不仅让他军事受挫,更与苏联结下嫌隙,为后续局势埋下诸多变数。1931年,九一八事变骤起。日本关东军肆意挑衅,张学良下达不抵抗之令。在此决策影响下,东北三省旋即沦陷,锦绣山河落入敌手,这一结局着实令人痛心疾首。奉系所演绎的这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于历史的舞台之上,似暮霭渐沉,缓缓地、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往昔喧嚣,终归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