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真的驾驴车从高梁河一夜逃了200里吗?
高梁河车神
网络历史圈对宋太宗赵炅的评价是相当之低的,主要集火点,就是他人品性格的缺陷,“烛影斧声”的谜团,以及军事上面的无能。尤其“高梁河车神”的称号,可谓是逢聊宋太宗,必为人所津津乐道。
今天,淮下书生将用两期文章,来复盘一下高梁河之战的前因后果及历史真相!
宋太宗赵炅继位后,继续统一全国的步伐。先有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上表献所管漳、泉二州,后有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南方得以统一。
宋太宗的统一步伐
于是,赵炅将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北汉。被周世宗和宋太祖持续收拾的北汉,国力已大大受损。因此,赵光义顺利拿下北汉,还顺势痛击了前来增援的辽军,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完成了统一。
平定北汉之后,赵二(其实是赵三)不顾宋军连日征战、没有休整的现状,欲挟战胜之威,直捣幽州,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宋太宗画像
前期宋军推进很快,战争形势相当乐观。辽军投诚归顺者无数,宋军也一直打到幽州城下,并进行围城。直到耶律休哥所率的五院部援军赶到,在幽州西北的高梁河与宋军交锋,宋太宗亲赴前线督战。
战至黄昏,辽军耶律沙部败退,宋军刚松一口气,辽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各率所部就从左右翼钳形夹击,与宋军战于高梁河,宋军大败,赵炅与诸将走散,大腿还中了两箭,于是只身逃到涿州。后因腿伤不能骑马,便从涿州驾驶一辆驴车一路南逃,最终躲过了契丹骑兵。
耶律休哥剧照
以上就是我们传统印象中,高梁河之战的简要过程。别的先不说,就上面的内容和网络历史圈的流传就有出入。
网络历史圈很多人认为是宋军战败后,宋太宗在高梁河驾驶驴车一路南逃,一夜跑了200里,甚至编出了赵二用驴车漂移,来躲避辽军骑兵。于是,便有了“高梁河车神”的称号。
这其实是网上一群没看过史书的人,以讹传讹罢了。
首先,我查了一下数据,华北地区的家驴拉500到700公斤的胶轮车,日行80到90里,夜行就更少了。而且胶轮车相比古代木轮车更加流畅稳定,人坐着也更舒服,驴在拉动时也更为轻松快捷。
古今驴车对比
因此,赵炅赶着没有减震的木轮驴车一夜走200里,即便驴受得了,人估计也得颠散架。
其次,根据《辽史·本纪九·景宗下》记载:“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辽史·本纪九·景宗下》
也就是说,赵炅是先跑到涿州,再乘驴车南逃。而不是从高梁河乘驴车跑到涿州,即便非要说,也应该是“涿州车神”。
而真正的“高梁河车神”应该是耶律休哥,他因为身受三创而不能骑马,于是乘坐轻车从高梁河追到了涿州,这才是真正的“高梁河车神”。
《辽史·耶律休哥传》
再者,宋太宗从涿州才开始乘坐驴车,而辽军的追击只追到涿州就退回去了。因此,乘坐驴车后的宋太宗,根本没有接触到辽军,不存在什么用驴车漂移来躲避辽军。
最后,就是传统认知下的高梁河之战,以及赵炅从涿州驾驶驴车逃跑这段内容,只记录在《辽史》,《宋史》并没有记录这么详细。有人肯定认为这是为尊者讳,《宋史》故意没写。
《宋史》
其实不然,对比《宋史》和《辽史》以及其他一些史料,《辽史》被扒出来有破绽、造假,以及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真实性是大大不如《宋史》的。
而且契丹人并没有追上赵炅,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么细节的呢?还特地用了“窃”这个字,偷了一辆驴车逃跑,把宋太宗描写得这么猥琐,也难免有故意贬损宋朝的可能。
以上就是关于高梁河车神一些明面上的错误,由于文章太长,我们分为两期。下期复盘一下“高梁河之战”,着重探讨其中的一些历史疑点,揭露“高梁河之战”,宋军战败的真相,“高梁河之战”的真正称呼,或许更应该叫“高梁河之变”。我们可能真的错怪宋太宗了!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