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的没有国内卷,不必酸这酸那,是事实。美国很多岗位,尤其是大厂白领,5 点半一到,办公室跟教室下课一样,哗啦啦人全走光。刚开始还不适应,觉得是不是大家暗中回家卷,结果发现 Slack 真的是“红点”都没几个。
朋友在湾区做数据岗,常说一句话:“下班之后老板不会找你,最多就是猫扑到你键盘上。”这点上,美国是真的更尊重 work-life balance,虽然不代表你能混日子,但工作节奏上确实轻松很多。
2.再说 diversity(多元化),这个词在美国职场上被当成旗帜一样举着,动不动要开个“分享会”,领导台上说得激情澎湃。但你真要在里面混久了,就会发现不少时候这东西更像面子工程。
公司里当然有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人,但实际用人、升迁,还是看资源和能力,甚至有时候会暗暗讲究“团队气质”,并不是宣传里那么纯粹。表面大家都在“庆祝差异”,但背地里有些差异,谁也不会真去碰。
3.至于社交,美国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单纯。很多人以为国外职场只讲规则、不讲人情,其实不是。比如说,项目推进的时候,谁愿意拉你去喝一杯,谁记得你的生日,这种细节比你 PPT 上多几个图表还管用。
尤其在一些跨部门协作里,你要真是“冷脸专业人”,很可能就被边缘化了。美国人也讲networking,但其实就是“看人情”,只是形式上更casual——可能是一顿 lunch,而不是国内那种酒桌。
4.最后,能者升得快,这个是真的。美国很多公司晋升没国内那么多“排资论辈”,更强调 visibleimpact。你真做出成绩,老板也敢给你 title 和加薪,没那么多“熬年头”的说法。
之前认识一个朋友,博士毕业进组两年,直接升 senior,原因很简单:他搞的模型直接帮业务线省下几百万美元。这里就很直白,你行你就上,不行就请靠边。当然,这种“上升通道”也意味着竞争更赤裸,你要是不持续 deliver,也会很快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