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庆期间频上央媒,菏泽火爆出圈!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0月10日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菏泽频频亮相央媒,火热“出圈”!新华社、央视《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0月10日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菏泽频频亮相央媒,火热“出圈”!新华社、央视《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央媒聚焦菏泽,围绕秋粮抢收、科技助农、返乡创业、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推出重磅报道,展现了菏泽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实践,提升了城市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10月1日,央视《中国新闻》播发《国庆中秋假期今天开启 出行出游需求旺盛》,报道郓城县针对假期出行,当地供电部门对配电设备、电缆线路开展全方位保障。

10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发《在希望的田野上 山东曹县 多措并举抢收143万亩玉米 保障秋粮收割》,报道菏泽曹县的143万亩玉米进入大规模收割期。面对持续的阴雨天气,当地启动应急预案,保障秋粮收割。

10月7日,央视新闻《24小时》播发《在希望的田野上·秋收时节 黄淮地区持续阴雨 抢收抢烘确保颗粒归仓》,报道巨野县多措并举,保障秋粮收获。

10月8日,人民网刊发《菏泽鲁西新区:科技助力“三秋”生产有序推进》。报道提到,针对菏泽鲁西新区24.5万亩玉米进入收获季,持续阴雨却让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常规玉米收割机难以下地,成熟玉米滞留田间,鲁西新区上下迅速行动,打响一场玉米抢收攻坚战。

10月7日,人民网刊发《菏泽鲁西新区:鲁疆童心云端聚 共贺双节话团圆》,报道山东省菏泽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虎头李小学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跨越千里屏幕相连,共赴一场兼具文化韵味与手足温情的双节欢聚。

10月2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刊发《山东巨野:“归雁”回乡点燃发展新引擎》,报道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王桥新村的菏泽鑫航禽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鸡舍的建成与运营,正是巨野县 “鲁商” 返乡创业、村企双向奔赴、实现共同发展的生动缩影。

10月6日,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快快快!全员上阵,看山东秋粮如何应对连阴雨》,面对连日秋雨给玉米收割带来的不利影响,山东菏泽多地农户与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多种变通办法抢收玉米,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10月8日,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急急急!农业农村部假期连续两次调度部署,4个工作组已赴地方》,报道提到,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苟村集镇秦庄行政村的农田里,履带式收割机正在玉米垄间踏泥推进,正在进行玉米抢收,抢烘,防止霉变,筑牢了秋粮丰产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

10月2日,农视网刊发《古城沃野 智绘丰景——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单县》,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北京数字三农科技联合发起,首席合作伙伴云天化股份大力支持的丰收全景全媒体宣推活动——“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山东省单县,开启了一场热闹的丰收探访之旅。本次活动通过丰收中国万里行、中国三农发布、农视网等三十余个平台全网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直播总观看量达827.76万人次。

10月1日,中国网三农刊发《秋收见闻:山东新农人以“智”为犁 耕作农业新图景》。报道提到,在菏泽市郓城县鑫福农业培训基地,两名无人机新飞手在教练指导下,专注练习悬停与航线规划等基础操作。“我们从组装调试到实际作业开展全流程培训,确保学员拿证即上岗。”“85后”创始人赵鑫介绍,今年已累计培养100余名“飞手”

10月3日,中国军网刊发《“红三村”烽火》,报道提到,在菏泽曹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坐落着3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刘岗、曹楼和伊庄。它们面积虽小,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共鲁西南地委的机关驻地。

10月8日新华社刊发《“黄金周”里的经济故事:火爆的汉服,从景区“设进”高校》。节假日里,身着汉服,成为不少人流如织的景区里独特的一道风景。山东曹县每天有超2万名主播身穿汉服直播带货;全国90%的5A景区引入曹县汉服租赁与体验服务;每到大型节假日,曹县汉服工厂几乎要把缝纫机“踩到冒烟”……

10月6日,新华网刊发《山东: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报道提到,在山东曹县南湖人民广场临时搭建的化妆间里,曹县剧团演员丁天佑正坐在镜前忙着勾描油彩,嘴里的唱腔却没停,让菏泽“一元大戏”唱到家门口。

10月8日,中国新闻网刊发《百茶戏”中秋点“靓”巴西校园》。报道提及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2025年中秋文化活动上,所用的月饼馅料、模具以及点茶所用的茶粉,都来自菏泽成武县。

此外,中国山东网、大众网、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省市媒体也同步聚焦,围绕秋收保障、科技兴农、返乡创业、文化惠民等主题,推出了系列报道、一线见闻、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产品,全景呈现了菏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干担当与创新活力。

中国山东网记者张威 见习记者朱新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