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万美元与零门槛:中美签证之战

特朗普笔尖一挥,10万美元天价签证费击碎无数“美国梦”;而中国悄悄推出“K字签证”,向全球科技精英张开双臂。“这简直是自

特朗普笔尖一挥,10万美元天价签证费击碎无数“美国梦”;而中国悄悄推出“K字签证”,向全球科技精英张开双臂。

“这简直是自杀式政策!”印度媒体这样痛斥美国最新签证规定——10万美元的H-1B签证费,相当于瞬间将签证成本提高了15倍。

就在同一天,深圳一位科技猎头的电话被打爆了。来自印度、欧洲和美国的年轻工程师们,纷纷咨询同一个问题:中国的K字签证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一边是紧闭的大门,一边是敞开的怀抱。2025年秋,中美这两个超级经济体在签证政策上分道扬镳,全球科技人才的流向正在悄然改变。

01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这一政策仅提前两天宣布,引发全球哗然。

政策公布后,从印度赴美的直飞机票价格一夜之间飙升至26万卢比,大家争相利用政策实施的短暂“窗口期”。

H-1B签证是美国吸引外籍高技术劳动力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根据美国政府数据,印度是去年H-1B签证的最大受益国,占批准受益人的71%。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IBM首席执行官阿尔文德·克里希纳,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这些硅谷巨头掌门人都是凭借H-1B签证在美国开创事业。

02 中国的应对:K字签证横空出世

就在美国宣布新政策的一个月前,中国已悄然布局。

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正式公布,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专门面向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新规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与美国的H-1B签证相比,中国的K签证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允许持签人停留更长时间、多次入境,且最关键的是“无需提供中国雇主或机构的邀请函”。这意味着海外人才可以先安心来到中国,再探索机会。

深圳某科技企业的猎头安格斯·陈介绍道:“今后(外籍留学生)留在中国找工作会容易得多。”

03 历史回顾:从开放到封闭的十年轮回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在签证政策上大幅转向。回顾过去十年,中美签证政策经历了开放与封闭的轮回。

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宣布为对方国家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签证。

这一政策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2015年,美签数量达到巅峰的222.9万张,是十年前的十倍。中国赴美游客数量也随之激增。

然而,特朗普上任后形势急转直下。美签数量从2016年的199.2万张骤降至2019年的102.2万张,同时拒签率从12%攀升至18%。

到2023年,中国公民获批的美国非移民签证数量仅约30.7万,不足十年前(2014财年约165.1万人)的20%。

04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政府声称,提高签证费用是为了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且无法被美国人替代”的专业人才。

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教授迪帕·奥拉帕利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做了笔亏本买卖。”

中国则毫不掩饰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的雄心。K签证的推出是中国吸引顶尖科技人才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为顶尖高校理工科毕业生赴华学习或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便利。

《纽约时报》分析认为,尽管中方这项新政能对全球人才竞争格局产生多大影响尚不明朗,但单是这一举措本身就有助于塑造中国“更加开放”的国际形象,反观美国则显得愈发封闭。

05 硅谷与深圳的不同反响

华盛顿咨询公司亚洲集团的合伙人乔治·陈点出了许多外籍科技从业者的心态:“硅谷正日益深陷‘美国优先’的文化,对于那些担心自己在美国不再受欢迎的外籍科技从业者而言,看到K签证的消息时,他们或许会想:‘至少我多了一个选择’。”

对于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来说,新的签证政策便于他们临时邀请外籍顾问赴华工作。

更重要的是,K签证能让那些对中国科技领域感兴趣的人赴华 “试水” 。很多人想来中国,但可能有所顾虑。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资金愈发雄厚,这种兴趣只会越来越浓厚。

06 全球人才流向的转折点

斯坦福大学科技分析师王丹指出:“中国长期重视引进外国专业人才,但采取的是有选择性且符合自身条件的引进策略。”

与传统印象不同,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理工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技企业和高校的人才招聘长期以本土人才为主。

但在半导体、生物技术等仍落后于美国的关键领域,除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中国也希望吸引更多外籍人才帮助实现赶超。

与此同时,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的执行董事警告,类似特朗普政府这样的政策很可能 “适得其反” ,反而逼着企业把核心业务迁到海外。

07 未来的格局:新一轮人才竞争的开始

这场签证之争的影响远不止于眼前。

特朗普政府如在签证政策上持续收紧,可能会让一些游客和人才重新评估是否赴美,或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加宽松、友好的目的地。

而中国则在积极扩大其免签“朋友圈”。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已同2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16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政策,对54个国家实行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

在海外社交媒体TikTok上,带“China Travel”标签的视频总播放量超过7亿次。海外版“抖音”正成为展示中国魅力的新窗口。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印度工程师在社交平台上写道:“10万美元意味着我的美国梦可能要提前醒来了。”而他的评论区里,有人分享了中国K签证的申请链接。

格局正在改变。十年前,人们讨论的是“如何尽快拿到美国签证”;今天,他们问的是:“哪个市场能给我更好的未来?”

就在本周,济南和南京等中国城市举办了一系列针对海外人才的大型招聘会。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内,近千家企业同台揽才、2万余个岗位虚位以待。

大门开合之间,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