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越南暴涨83%!寻找下一个东南亚黑马...

之前我先后写了两篇5000字长文,论述越南市场和印度市场的投资价值~当时我相对更看好越南,现在2年多过去,越南VN30指

之前我先后写了两篇5000字长文,论述越南市场和印度市场的投资价值~

当时我相对更看好越南,现在2年多过去,越南VN30指数涨幅83%

越南市场之所以起飞,一是这两年改革积极,拿到了中国产业链转移的红包,二是本身估值修复,

比如这几年指数业绩增长年化10%左右,稳稳发育了三年~

估值方面,我写越南时,恰逢23年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越股暴跌,越南胡志明指数仅10倍PE,

但这两年美联储降息,市场热度开始回升,胡志明估值从10PE抬升回15PE,

在业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之下,越南迎来喜人涨幅,

而另一个市场印度,自九一年走改革开放路线之后,经济持续飞速发展,

加之印度也接下老中这泼天富贵,最典型的苹果产业链,目前1/6左右手机制造已经转移到了印度,

因此印度经济增长并不慢,指数业绩增速持续达年化10%+,

不过23年时印度股市的估值较高,也是我比较忌讳的点,

事实证明如此,好东西也要买的便宜才行,

这两年多印度估值并没有上升,于是只涨利润增长的市值,远不如越南这么亮眼,

但随着越南估值大幅提升,印度估值消化,此消彼长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审视两个市场投资性价比的变化。

..........

当然在写之前,我还是重申自己的观点,东南亚市场的经济活力整体还是很高~

比如中国目前的人口中位数是40岁,而东南亚国家普遍不到30岁;

比如越南34岁,印尼只有29岁,印度只有28岁,菲律宾更是只有25岁。

加上这些国家并没有陷入房产螺旋下的债务危机,这导致东南亚内需更足,

年轻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近几年东南亚的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娱乐、网购等产业也是高速发展。

就像中国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黄金时期,满地都是“小腾讯、小美团、小阿里”

同时东南亚也承接了这几年持续发生的老中产业链转移,而每一次产业链转移,都会带来超额业绩,而这点历史统计数据已经很清楚了,

那问题来了,东南亚目前这些基金,分别有什么特点,主要布局的是哪些方向?

这次我们从下而上,聊聊投资东南亚市场的有哪些基金,再来分析其背后的机会。

下面我介绍几个可选标的,主要包括东南亚科技ETF(513730)、新兴亚洲(520580)、泰达宏利印度(006105)、工银印度(164824),

01

华泰柏瑞泛东南亚科技ETF(513730)

首先这只基金是FOF,99%投资都是→新加坡上市的东南亚科技(SQQ)

SQQ主要投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新兴行业股票,比如电商、数字支付、云服务等。

这些公司很多都处于盈利早期,但市场前景广阔,你可以理解为东南亚版本的“恒生科技”,

主要成分股如下:

1、Grab(PE:224,PB:3.9)

Grab的主要业务是打车、外卖、支付等,算是东南亚版【滴滴+美团+小支付宝】~

它的打车业务在东南亚市场市占率超70%,算是地头蛇了,甚至其逼迫Uber以获得Grab27.5%股权的代价,彻底退出了东南亚市场,

Grab市值为255亿美金,服务东南亚6.8亿人,

滴滴市值为322亿美金,服务国内13亿人,

Uber市值为2000亿美金,服务欧美为主,

滴滴估值看起来较低,估计是业务高度集中于中国,被铁拳连续敲打了几次,现在还是萎靡不振。

2、东海集团(SEA)(PE:91.4,PB:11.3)

SEA号称“东南亚小腾讯”,最早靠游戏起家,之后扩展到电商与金融科技,但我更愿意将其称为【阿里+腾讯】结合体,

腾讯是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7.6%,

SEA以电商业务为核心,旗下Shopee类似淘宝,贡献公司营收超74%,

其次SEA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公司,除了自研游戏之外,也是腾讯在东南亚的核心代理商,

SEA开发了东南亚的吃鸡【Free Fire】,占据了东南亚游戏市场的核心份额,

其次它还代理了“英雄联盟”、“使命召唤手游”、“QQ飞车国际版”、“王者荣耀国际版”等等。

最后SEA在东南亚移动支付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

旗下Monee,类似于支付宝、微信,有移动钱包、支付处理、信用贷款、数字银行等功能~

虽然SEA和Grab估值都挺高,而且还没盈利,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不确定性不小,

但好在这些公司业务分布分散,相比国内的中概股政策风险要低很多,不至于被一拳打没那种,

3、泰达电(PE:9.4,PB:0.81)

泰达电是台湾电子制造商台达电的泰国子公司,

其专注于“电能转换与管理”技术,核心业务是为汽车、工业、通信和数据中心提供电源系统、充电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在泰国的前十大充电营运商中,5家都是泰达电的客户,总市占率高达30%。

95年泰达电在泰国挂牌上市后,泰达电成为了泰国股市市值第一大股票,甚至一度超过了母公司台达电,被称为“泰国电子股王”。

4、威普罗-Wipro(PE:18.7,PB:3.05)

是印度IT外包四巨头之一(TCS、Infosys、Wipro、HCL),全球有23万多员工;

IT外包业务,用人话说就是:

当跨国公司需要人帮他们建网站、开发应用、搭企业云系统、做网络安全维护、管理大数据和AI分析时,就会找这些公司~

5、印孚瑟斯-Infosys(PE:21.5,PB:6.18)

与威普罗类似,也是印度的四大IT外包巨头公司之一,在全球27个国家,56个核心城市设有办事处和分公司,共计超过32万员工。

2024年,Infosys营收约187亿美元,净利润约34亿美元,赚钱能力在全球IT服务公司中排名前十。

6、Astra国际-PT Astra(PE:7.0,PB:1.12)

Astra堪称“印尼的汽车帝国”——卖车、造摩托、搞车贷、做保险...

它是印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员工数量接近20万;

在印尼,有八成的摩托车是它卖的,一半新车是通过它的经销商卖出(丰田、大发等),连买车贷款、保险都能找它办...

Astra本质就算个二道贩子,所以估值自然高不起来。

至于东南亚科技的其他成分股就不一一讲解了,比如成分股GOTO是印尼版的【阿里+腾讯+美团】,

大致理解为东南亚各国恒生科技集合版就行。

02

新兴亚洲精选QDII(520580)

如果说东南亚科技是海外的恒生科技,那么跟踪亚洲精选50的新兴亚洲,就可以理解为它是👉东南亚版本的上证50~

它也是一个FOF套壳基金,99%以上投资新加坡上市的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ETF(EAA),

该指数覆盖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选取上述国家中市值最大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50家上市公司,

注意哈,新兴亚洲并没有很多新兴行业,反而大多数都是银行股(金融占比40%以上)和传统行业。

接下来我们挑选几个讲解一下:

1、信实工业(PE:22.8,PB:2.21)

这公司业务着实比较杂,通俗来说,它是一家“从炼油到卖手机、再到开超市、搞新能源”的印度巨头。

或者更形象一点:

信实工业就像把中石化+中国移动+永辉超市+宁德时代合在一起的一家大型集团。

信实工业业务覆盖印度方方面面,安巴尼家族也因为信实工业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几个家族之一,堪称“印度版三星”。

泰国家族寡头式“正大集团”也是成分股,业务很杂,就不展开说了。

2、印度住房开发金融银行(HDFC Bank)(PE:22.5,PB:2.9)

HDFC Bank可以理解为印度版的“招商银行”,专做贷款、信用卡、储蓄等零售银行业务。

是印度资产规模第二大银行、市值第一的银行~

3、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 Bank)(PE:18.1,PB:2.90)

如果说HDFC Bank 是“个人零售之王”,ICICI Bank就是印度的“企业银行冠军”。

另外新兴亚洲成分股还有印尼中亚银行(16.7PE)和印尼人民银行(9.1PE),类似于印尼版的招行和印尼版邮储银行,前者主要做城市,后者主要做乡村。

新兴亚洲成分股还有马来西亚版的“招商+工行”合体版马来亚银行(11.7PE),

总之新兴亚洲很像上证50,专挑大而美,把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的银行都选进来了。

03

泰达宏利印度(006105)

接下来说一下专攻印度市场的基金,目前有两只,宏利印度和工银印度,

宏利印度是主动基金,业绩基准是MSCI印度,前十大重仓股以IT外包和金融银行为主,

比如信实工业、印孚瑟斯有限公司(Infosys)、印度工业信贷银行、HDFC银行,这些都是我们前文聊到过的,

再挑几个没讲过的说下,

1、巴帝电信(PE:32.8,PB:9.68)

相当于印度版的中国移动+微信支付结合体。

是印度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在印度拥有3亿以上的用户,在非洲14个国家也有超1.5亿用户,同时还有一定的支付业务~

2、巴贾杰金融有限公司(Bajaj Finance)(PE:33.9,PB:4.46)

印度最大的消费信贷机构之一,类似咱们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借呗。

覆盖家电、电子产品、手机等各种分期贷款业务,客户针对印度年轻人和中产群体,

截至2024年巴贾杰金融客户数超过7000万。

04

工银瑞信印度市场LOF(164824)

而工银印度则是一只投向印度ETF的FOF基金,主要持仓:

1.安硕MSCI 印度美元积累基金

2.智树印度盈利基金

3.安硕MSCI 印度ETF

4.阿蒙迪MSCI 印度 II ETF

5.安硕印度50 ETF

6.安硕MSCI 印度小盘股 ETF

虽然投了一大堆,不过大多还是以MSCI印度ETF为主,

底层股票和泰达宏利印度差不多,比如:HDFC BANK,信实工业,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印孚瑟斯技术,巴帝电信,TCS塔塔咨询等,

如下图所示,就不展开来分析了。

05

如何选择?

从2018年5月至今的涨幅来看,东南亚科技指数(143%)>MSCI印度(77%)>新兴亚洲50(44%)

原因倒不难理解,新兴亚洲主要是银行股,偏价值风格,跑不过东南亚科技很正常,但21年-23年加息周期也很抗跌,目前市盈率14倍,中枢附近,

东南亚科技则是成长风格,波动大预期回报高,但现在还没回21年高位,适合在降息周期去配置,

MSCI印度市盈率25倍,估值处于十年中位值偏低,历史来看,风险回报比优秀。

06

基金对比

那么具体从基金层面看,哪只更好?如图:

近五年以来,宏利印度累计涨幅为51%,工银印度市场累计涨幅57%,

工银印度这只基金中基金,反而取得了更出色的业绩,

不过它的费率很高,工银印度每年有1.4%管理费+托管费,加上底层基金还有0.8%左右,每年开支成本高达2.2%

而宏利印度综合只需要1.4%,所以费率上更占优势。

再说东南亚科技,基金本身有0.5%的费用,底层基金费率则高达1.4%,所以费率开支接近1.9%,

新兴亚洲本身0.5%费用,底层1%的费率,费率开支1.5%。

对比一下,天弘越南市场的费用开支比率也是1.4%,

东南亚基金费率普遍在1.4%-2.2%之间,长期持有成本高于国内和日美ETF(0.3%-1%)。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你之前分享过的亚太精选ETF是不是也是投资东南亚?

不一样哈,亚太精选主要跟踪亚太富实低碳精选指数,这个品种买的是中、日、韩、中国台湾的科技公司,

比如台积电、腾讯、阿里、日本索尼、软银、韩国三星等,可以理解为亚洲较发达地区的【纳斯达克100】,和东南亚的创业仔可不一样~

我觉得买亚太精选不如直接【恒生科技ETF+日经225ETF】,费率还要省不少,

日经225ETF虽然是FOF,但本身费率0.25%和底层费率0.1%都很低,因此磨损率也比较低,如图:

小结

最后总结下吧,相比国内大多ETF不到0.25%年费用,东南亚方向基金的开支成本其实是有些小贵的,

但如果你本身就没有成熟资本市场配置,只配置china资产,新兴市场分散投资我是觉得比较重要的,

但小配怡情,大配可能伤身,东南亚的资本市场成熟度远不如美股,比如2000年东南亚风暴之下,普遍跌幅50-70%,抗压能力弱,

我自己会选择性持有一些,但仓位不会超过5%,且肯定低于美、日、德、法这些方向的基金,稍微补充即可。

此外场内一定要关注溢价率,这些基金因为具备一定稀缺性,随时可能被炒作,别在溢价过高的时候冲进去。

就分享这些,今天文章4500字太长了,干货整理很久,感谢看完哈,记得点赞转发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