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去年武汉的常住人口增至1381万,武汉有哪些方面的吸引力呢

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末,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3

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末,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380.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3.7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5.0%,比上年末提高0.2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56.94万人。在这几年武汉城市人口数量年年攀升的基础上,相比之下,全国有20个省份常住人口都在减少,其中山东、河南、湖南等传统人口大省常住人口均减少约30万-43万人。东北三省自2010年起累计减少超1130万人,是首个出现整体性人口流失的区域。 ‌

武汉市有哪些吸引外地人来武汉工作与落户的地方呢?武汉市通过多项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来汉工作与落户。武汉的就业与落户政策:‌先落户后就业政策‌;45周岁以下(研究生不受限)的高校毕业生可凭毕业证在武汉落户,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此政策降低了落户门槛,2022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每年提供10万个以上“高薪优岗”,覆盖光芯屏端网、网络安全等领域。 ‌‌落户申请条件‌:在新城区(包括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等)或开发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长江新区等)就业或创业满6个月的,并且在武汉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即可以申请。

经常举办人才引进活动:高校招聘专场‌;2025年9月26日汉阳区就举办了“就业夜市”,晴川文旅等国企释放1000余个岗位,其中文旅类岗位需求增长显著,涵盖文创设计、文旅策划等复合型岗位。医疗行业专场‌;2025年9月30日举办了全省医药卫生行业招聘会,吸引2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科研等岗位,覆盖本硕博各层次的人才。武汉都市圈引才‌活动:2024年咸宁、鄂州等地通过“才聚荆楚·百县进百校”活动,组织302个岗位进武汉高校揽才,涉及智能制造、光学工程等领域。武汉市在今年的前三个月里,共举办了各类线上线下的招聘会达196场次。

武汉市又有哪些吸引外地人来武汉工作与落户的环境呢?武汉市通过多项政策与创新服务吸引外地人才来汉工作与落户,其具体措施是:户籍政策放宽;取消中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四上企业”高管人员需就业创业满一年的限制,现只需在汉就业创业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即可申请落户,符合条件的配偶、子女可随迁。35岁以下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职业资格的人员,在汉就业创业并满足住房条件即可落户,配偶及子女可随迁。人才引进与安居保障;武汉建设人才公寓3.2万套,提供租金补贴等政策支持,打造“青年社区”微样板,降低青年人才安居武汉的成本。 ‌

武汉实施“江汉英才”专项评选,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综合资助,并提供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支持。举办70余场招聘活动,建立“名校人才直通车”机制,推动校企地合作,助力企业引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缩减外资准入流程,2024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稳居中部第一。 ‌特别是武汉的生活成本显著低于北上广深,房价、消费水平更具竞争力。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拥有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涵盖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行业。武汉还作为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对中部地区的英俊人才还是有吸引力的。

武汉市还有一个特大城市比较独特的优势,就是生活成本相对比较低廉。武汉房价和生活成本显著低于北上广深,2025年数据显示武汉的生活补贴政策覆盖青年人才,如科创人才生活补贴每月可达3000元,海外人才可享6万元生活补贴。武汉目前的城市环境大大改善,武汉通过“楼退绿进”策略提升绿化覆盖率至39.65%,有效的缓解了“火炉”城市的特征。武汉市通过这些独特优势留住各级人才:在政策支持方面;有岗位保障、创业扶持、资金补贴,在生活保障方面;有住房支持‌、有就业服务。武汉还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如黄鹤楼、东湖等),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

武汉拥有92所高校和超130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高校数量与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其科创资源占湖北省的近七成,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科研成果可快速转化为产业应用。武汉市有哪些工作与生活在武汉的独特优势呢?武汉市的工作与生活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枢纽地位、教育资源、产业集群、生活成本等方面。交通枢纽优势: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发达,高铁覆盖大半个中国,可直航全球五大洲。这种地理位置使求职者能快速到达全国主要城市,企业物流成本也更具竞争力。 ‌

教育资源优势:武汉拥有92所高校(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每年输送超50万专业人才,本地高校毕业生占企业员工比例达40%,形成“求学—就业—定居”完整生态。 ‌产业集群优势: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汇聚,华为、小米等龙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提供80万个岗位,校招企业对接量年均超3000家。 ‌生活成本优势:房价和物价水平低于一线城市,2025年人均绿地超10平方米,夏季高温日数逐年减少(已退出“四大火炉”),通过绿化改善了居住环境。创业支持政策:提供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