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吉利汽车全球研发体系探访中了解到,位于瑞典哥德堡的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 园区)已成为其全球化技术研发的核心枢纽。这里汇聚 40 多个国家的 2000 余名工程师,依托北欧极端环境测试优势与欧洲汽车产业积淀,在安全技术、动力系统、智能底盘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而基于该中心技术打造的极氪 9X 车型,预售一小时订单突破 4.2 万台,成为吉利全球技术实力的直观体现。
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分别布局于中国上海、宁波,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及德国法兰克福,分工覆盖设计、底盘、安全、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五大试验区域遍及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含 16 个试验基地,可模拟高温、极寒、高盐雾等不同环境;能源形式则涵盖纯电、混动、醇氢、换电及高效燃油,适配全球不同市场需求。“这套体系让我们跳出‘闭门造车’,能快速整合全球优势资源。” 该负责人表示。
位于哥德堡的 Uni3 园区不仅是技术研发基地,更是产业生态聚合平台。园区内 6 座建筑以不同颜色玻璃幕墙对应中国 “五行” 元素,象征中西方技术文化融合,目前已聚集吉利设计中心、领克国际销售公司,以及丰田等企业和 100 余家初创公司,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协同链条。
哥德堡的地理与产业环境为吉利研发提供独特支撑。当地冬季长达 17 小时的黑夜与 - 20℃的低温,成为电池极寒性能、热管理系统的天然测试场;周边盘山公路、海岸盐雾环境、天然冰湖,则分别适配底盘操控优化、车身防腐测试、ESP 标定等需求。
哥德堡作为北欧交通枢纽,2 小时航程可覆盖欧洲主要汽车市场,便于零部件进出口;当地聚集沃尔沃、极星、博世、ZF 等车企与供应商,占瑞典汽车从业者总量的 40%,再加上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科全球排名前十)的学术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便利。
安全研发是瑞典中心的核心方向。记者从技术团队获悉,该中心已开发出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 “失效安全” 方案 —— 通过制动、转向、驱动系统的冗余设计,即便单一系统故障,车辆仍能完成当前行程或驶往维修厂,避免道路抛锚。
具体技术层面,正面碰撞 “第三吸能盒” 专利可减少动力总成对乘员舱的侵入;侧面 “十宫格门槛梁” 通过 10 个吸能单元设计,将侧碰抗冲击能力提升 60%,并通过 22 个撞击点验证;后部 “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 整合 80 余个零件,搭配四层吸能缓冲区,提升追尾防护效果。
这些技术成果已集中应用于极氪 9X 车型。据吉利方面介绍,该车型搭载的 “浩瀚超级电混” 系统可实现纯电、增程、混动三种模式,最大输出功率 1030kW,零百加速最快 3.1 秒;纯电续航 38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支持 6C 超快充,20% 至 80% 电量仅需 9 分钟。
在操控与安全上,极氪 9X 的 “浩瀚 AI 数字底盘” 可通过 AI 实时调整驾驶模式,让全尺寸 SUV 具备接近轿车的操控感;车身扭转刚度达 41600 牛・米 / 度,白车身高强钢与铝合金占比超 91%,关键区域采用 2000 兆帕超高强度热成型钢。
吉利欧洲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团队已启动 Ultra Hybrid 技术预研,该技术相比现有混动系统结构更紧凑、性能更强,未来将覆盖 B 级至 F 级车型。“从瑞典到中国,再到全球市场,我们希望通过全球研发网络,让技术成果服务更多用户。” 该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吉利在欧洲的研发布局,标志着中国汽车全球化从 “产品出口” 向 “技术协同研发” 转变,为行业提供了跨地域整合资源的参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