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将20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给出的理由是:“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这段简单的评语,我们可以发现,一是评价了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作品的特点,即引人入胜,同时富有远见。怎么引人入胜,又如何富有远见?后两句便是解释,说是在恐怖中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这话说得很玄幻,证明了艺术的力量。这艺术的力量是什么?那么这要问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其作品主题是反乌托邦和忧郁。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通过他的作品里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世界末日的恐怖。而瑞典文学院认为这是富有远见的。
所以现在应该是明白了为什么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可以拿到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了。
忧郁的来源,是因为感受到了世界末日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必然。
这一人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曾经讲述过自己的作品《撒旦探戈》,说:“人们不需要先知,人们需要的是伪先知。”
由此,我们就找到了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感觉忧郁的原因,是人类人性的缺陷。
人类不是想要某种先知,对真正的先知是不需要的,对伪先知却是情有独钟的。
在《撒旦探戈》中,所有的故事,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伪先知伊利米阿什。人们以为伊利米阿什带给他们希望,而实际上伊利米阿什是个骗子。
在匈牙利,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所面对的,有有形的伪先知,如“军警、惩罚、禁锢与囚笼”;也有无形的伪先知,如“失落、物欲、幻灭与苍白”。
现实世界确如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所预言的发展。在世界的一些角落,诸如欧美部分国家,确实有了伪先知。
比如在阿根廷,就有一个伪先知。现在的结果,据媒体报道,“阿根廷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本币贬值、债券和股票市场下跌。工薪阶层的生活陷入困境。”
所以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作品是真正有预见性的,揭示了人类悲剧的根源:伪先知的存在,并且人们对这样一个伪先知特别着迷和信任。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无非就是希望人们擦亮双眼,识别那些伪先知,不要受骗子的蛊惑,才能避免世界末日般的悲剧。
先知究竟有没有?我看应当是有的。我觉得鲁迅先生就是一位先知。
人们需要伪先知,而不需要先知,这前提就是先知和伪先知都是存在的。但因为人们需要伪先知,就导致了伪先知常常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真正的先知总是被晾到一旁。那么如此一来,等待人类的岂不就是忧郁和恐惧了吗?
感谢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他让我们人类重新审视人类世界末日的规律和人性缺陷,思考如何规避“恶的循环”。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