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浙菜进京记,一席钱塘宴,醉倒北国城

之前写过一篇“淮扬菜进京记”,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恰逢上周末,朋友来家里小聚,手里拎着一瓦罐温着的绍兴醉鸡,笑着说这是他

之前写过一篇“淮扬菜进京记”,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恰逢上周末,朋友来家里小聚,手里拎着一瓦罐温着的绍兴醉鸡,笑着说这是他家附近特有名的浙菜馆的招牌,每周必买两回解瘾。揭开盖子的瞬间,黄酒的醇厚香气裹着鸡肉的鲜嫩扑面而来,入口时皮冻滑爽、肉质细嫩,瞬间勾起了我对浙菜的好奇。今天,咱们就循着这缕江南香,聊聊那浸润着西湖烟雨、钱塘潮声与越地风雅的浙江菜。

钱塘风华照京华:浙江菜的前世今生

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稻穗在钱塘畔摇曳,先民们以陶器烹煮河鲜,浙江的第一缕烟火便带着 “鲜” 的底色;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宫廷菜与民间风味交融,宋嫂鱼羹、蟹酿橙等名菜从御膳房走入市井,奠定了浙菜 “精雅细腻” 的根基;明清时,苏东坡疏浚西湖时创制的东坡肉、济公传说里的叫化童鸡,让文人意趣与民间智慧融入浙菜肌理;而宁波的海鲜、绍兴的黄酒、温州的江鲜、嘉兴的湖鲜,更让浙菜成为 “山海交响” 的味觉代表,这里没有浓烈的辣,却以 “鲜、嫩、清、雅” 四绝冠绝江南,梁实秋曾赞其 “一口尝尽钱塘月,半匙品出越州春”。

浙菜十绝谱新篇,山海滋味入玉盘

浙菜之妙,在于 “一菜一典故,一味一物产”。十道名菜恰似一幅《钱塘饮食图》,每一口都是浙江的山水与历史:

1.东坡肉:杭帮菜的 “镇桌之宝”,源自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 “以肉犒劳修堤民工” 的典故。选用钱塘江畔的黑猪五花肉,切四方块焯水后以棉线捆扎,加绍兴黄酒、冰糖、酱油慢炖三小时,成菜色泽红亮如琥珀,筷子一夹便轻轻脱骨,入口软糯却不腻喉,酱香里裹着黄酒的微甜,是文人与市井的完美融合。

2.西湖醋鱼:杭州的 “城市味觉名片”,相传源自南宋西湖边的 “叔嫂传珍” 故事。选用西湖草鱼,活鱼现杀后沸水汆熟,保证鱼肉的鲜嫩弹滑;芡汁以白糖、米醋、酱油按 “3:2:1” 比例调制,淋上时撒一把姜末提香,酸甜中带着鱼肉的清鲜,被誉为 “江南鱼馔之冠”,吃时需配一碗米饭,方能接住那鲜美的汤汁。(据说现在因为某人,这道菜已经是网络热搜了)

3.龙井虾仁:浙菜 “以茶入馔” 的巅峰之作。清明前的西湖龙井嫩芽,用 80℃温水泡出浅绿茶汤;鲜活的河虾仁(需选太湖白虾,个头均匀)用蛋清、淀粉上浆,热油快炒后倒入茶汤与茶芽,茶香瞬间渗透虾肉,入口弹嫩清雅,嚼到茶芽时还有一丝微苦回甘,恰似西湖春日的清新。

4.绍兴醉鸡:绍兴人 “藏在糟卤里的乡愁”。选用三黄鸡整只煮至八分熟,撕成大块后浸入以绍兴黄酒、糟卤、冰糖调制的卤汁中,冷藏 4 小时让酒香渗透肌理。成品带着琥珀色的皮冻,鸡肉嫩滑不柴,每一口都有黄酒的醇厚与糟香,佐饭时配一口醉鸡,仿佛能看见绍兴黄酒坊的青石板路。

5.三丝敲鱼:温州 “瓯菜三绝” 之一,是瓯江渔民的智慧结晶。取新鲜鲩鱼肉切片,铺在砧板上用木槌敲成薄如蝉翼的鱼片(敲时需撒淀粉防粘),再与鸡丝、火腿丝、香菇丝同煮,汤色清亮如镜,鱼片柔韧有弹性,入口是鱼肉的鲜与三丝的香,尽显温州人 “以江鲜入馔” 的巧思。

6.宋嫂鱼羹:“南宋遗风的美食活化石”,相传是南宋临安名厨宋五嫂为宋高宗赵构创制的御膳。取鳜鱼肉细切成丝,与火腿丝、香菇丝、竹笋丝同煮,加蛋清勾芡成羹,撒上胡椒粉与香菜。羹体稠滑不腻,鱼肉细嫩无刺,每一勺都有火腿的咸香与香菇的鲜,仿佛能尝到八百年前临安的繁华。

7.荷叶粉蒸肉:嘉兴人的 “江南记忆”。选用五花肉切厚片,裹上炒香的籼米粉(加酱油、糖、黄酒调味),用新鲜荷叶包裹成卷,上笼蒸 1 小时。荷叶的清香渗透肉中,米粉吸走油脂,成品肉酥烂入味,糯米香与荷叶香交织,吃时解开荷叶的瞬间,仿佛能闻到南湖畔的荷风。

8.叫化童鸡:杭州民间的 “传奇美味”,与济公活佛的传说相伴。选用整只三黄鸡,腹内填入火腿片、香菇块、姜片,外用荷叶包裹,再裹一层拌了黄酒的黄泥,埋入炭火中煨烤 2 小时。敲开黄泥时,荷叶的清香与鸡肉的浓香扑面而来,肉质酥烂脱骨,连骨头都带着异香,是 “粗菜细做” 的典范。

9.雪菜大汤黄鱼:宁波人的 “海鲜魂”。选用野生大黄鱼(宁波象山港的黄鱼最鲜),与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同炖,加姜片、葱段提味,不额外加过多调料。炖好的汤色奶白如凝脂,鱼肉细嫩到轻轻一抿就化,雪里蕻的咸鲜刚好吊出黄鱼的本味,是宁波人 “靠海吃海” 的朴素智慧。

10.干炸响铃:浙菜宴席的 “佐酒妙品”。取杭州薄豆腐皮,卷入调好的猪肉末(加葱花、料酒、盐),切成小段后入热油油炸,外皮金黄酥脆,入口时 “咔嚓” 有声,恰似风铃轻响。蘸甜面酱或椒盐食用,外酥里嫩,是江南宴席上 “先声夺人” 的小食。

南北交融的味觉纽带:浙江菜进京记

若说淮扬菜靠国宴扎根京华,浙江菜则凭 “山海之鲜” 与 “文人风雅”,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地。据记载,早在上世纪50年代,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就曾登上国宴餐桌,接待外国贵宾;如今,北京的浙菜馆数量十年增长420%(大多数都聚集在丰台区大红门地区),金融街的杭帮菜餐厅里,宋嫂鱼羹配着投影仪里的南宋历史讲解,成了商务宴请的“文化社交货币”;外卖平台上,绍兴醉鸡、干炸响铃的订单量逐年攀升,28%的北京白领把 “吃一口浙菜” 当作快节奏生活里的 “江南疗愈”。

浙江菜能在北京立足,藏着三重密码:

1.国宴基因的高端底色: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龙井虾仁因 “清鲜雅致” 成为国宴菜品,北京饭店、钓鱼台国宾馆的浙菜厨师团队,让 “钱塘风味” 有了 “御膳” 光环,至今仍是高端宴请的 “标配选项”。

2.中庸之道的味觉适配:浙菜既没有川菜的烈、鲁菜的咸,也不似粤菜的清淡,而是 “鲜得有层次,浓得有分寸”—— 雪菜大汤黄鱼的鲜能打动北方食客对 “厚味” 的期待,龙井虾仁的清能契合南方人对 “雅致” 的追求,恰如北京的包容气质,成了南北口味的 “最大公约数”。

3.乡愁与健康的双重共振:北京据统计有超50万的浙江籍人士,一碗雪菜大汤黄鱼是宁波人的 “舌尖身份证”,一块东坡肉是杭州人的 “家乡记忆”;而对北漂青年来说,少油、少盐、重食材本味的浙菜,刚好踩中 “轻食养生” 的浪潮,数据显示,北京浙菜消费者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 61%,远超其他菜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每年向北京输送数百名浙菜厨师,他们带着《浙菜工艺标准化手册》,既保留 “敲鱼要薄如纸”“醉鸡要用绍兴黄酒” 的传统,也创新出 “京味浙做” 的菜品,比如用北京烤鸭的鸭油炒龙井虾仁,用冰糖葫芦的酸甜改良西湖醋鱼,让浙菜在北京既有“江南根”,又有“北国魂”。

家庭版浙菜推荐:五道家常藏风雅

推荐五道易操作的家庭版浙菜,在家也能尝到钱塘风华:

1. 家常东坡肉 —— 慢炖出的琥珀温柔

食材:五花肉 500g(选三层肥瘦相间的黑猪肉)、绍兴黄酒 300ml、冰糖 50g、生抽 20ml、老抽 5ml、姜片 5 片、葱段适量做法:① 五花肉切成 5cm 见方的块,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用棉线沿肉块边缘捆成 “十字结”(防止炖散);② 砂锅底部铺姜片、葱段,放上肉块(皮朝下),加冰糖、生抽、老抽,倒入绍兴黄酒(没过肉块);③ 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火,加盖慢炖 2.5 小时,关火后焖 30 分钟,开盖将肉块翻面(皮朝上),再焖 10 分钟即可。

诀窍:全程用绍兴黄酒代替水,炖时不揭盖,才能让酒香完全融入肉中,成品软糯不腻,筷子一夹就能分开。

2. 简易西湖醋鱼 —— 酸甜里的西湖鲜

食材:草鱼 1 条(约 700g,选鲜活的)、米醋 60ml、白糖 40g、生抽 20ml、淀粉 10g、姜末 30g、葱段适量做法:① 草鱼处理干净,从背部剖开(腹部相连),去掉脊骨,在鱼肉上划 3-4 刀(深至鱼骨),用少许盐、料酒腌制 10 分钟;② 锅中烧沸水,加葱段、姜片,放入草鱼(皮朝下),小火汆煮 3 分钟(煮时用勺子往鱼身上淋水),捞出装盘;③ 另起锅,加少许清水,放白糖、生抽、米醋,煮至白糖融化,勾薄芡(淀粉加冷水调成水淀粉),淋在鱼身上,撒上姜末即可。

诀窍:汆鱼时间不能超过 3 分钟,否则鱼肉会老;姜末要多放,既能去腥味,又能平衡酸甜味。

3. 快手龙井虾仁 —— 茶香与虾鲜的邂逅

食材:新鲜河虾仁 200g、清明前龙井茶叶 5g、蛋清1个、淀粉 5g、盐3g、料酒5ml、茶汁50ml做法:① 虾仁用清水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加蛋清、淀粉、盐、料酒抓匀上浆,静置 10 分钟;② 龙井茶叶用 80℃温水冲泡,取 50ml 茶汁(茶叶留少许备用);③ 热锅冷油,油热后放入虾仁,快速滑炒至变色(约 1 分钟),倒入茶汁,翻炒 10 秒,撒上备用的茶叶,关火装盘。

诀窍:虾仁滑炒时间要短,保持弹嫩;茶叶不要煮太久,否则会发苦,只取其清香即可。

4. 家常绍兴醉鸡 —— 黄酒里的软嫩时光

食材:三黄鸡半只(约 500g)、绍兴黄酒 200ml、糟卤 100ml、冰糖 20g、姜片 5 片、葱段适量、盐 5g做法:① 鸡处理干净,冷水下锅,加姜片、葱段、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筷子能轻松戳穿鸡肉即可),捞出过冰水(让肉质更紧实);② 另取一碗,加绍兴黄酒、糟卤、冰糖,搅拌至冰糖融化,制成醉卤;③ 鸡肉撕成大块,放入密封盒,倒入醉卤(没过鸡肉),冷藏 4 小时,取出后切片即可。

诀窍:鸡肉不要煮太老,八分熟最佳;醉卤要没过鸡肉,否则容易变质,冷藏时间越长越入味,隔天吃口感更好。

5. 荷叶粉蒸肉 —— 荷香里的江南味

食材:五花肉 300g、籼米粉 100g、新鲜荷叶 2 张、酱油 20ml、黄酒 15ml、白糖 10g、姜片 3 片、葱段适量做法:① 五花肉切成 0.5cm 厚的片,加酱油、黄酒、白糖、姜片、葱段,腌制 30 分钟;② 籼米粉放入锅中,小火炒至微黄(加少许盐调味),取出后与腌好的肉片拌匀,让每片肉都裹上米粉;③ 荷叶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剪成小块,每块荷叶包 2-3 片肉,放入蒸锅,上汽后蒸 1 小时,关火焖 10 分钟即可。

诀窍:米粉一定要炒香,否则会有生米味;荷叶要泡软,包裹时尽量包紧,防止蒸汽进入导致口感变湿。

如今在北京,你既能在高端餐厅里尝到 “复刻南宋” 的宋嫂鱼羹,也能在便利店买到即食的绍兴醉鸡;既能看到浙商大佬用东坡肉招待宾客,也能看到北漂青年用龙井虾仁犒劳自己。当豆汁儿的醇厚撞上黄酒的绵长,当铜锅涮肉的热烈邂逅雪菜黄鱼的清鲜,浙江菜早已不是 “江南专属”,而是成了连接南北的味觉纽带。

正如钱塘江潮奔涌千里,浙江菜也带着山海的馈赠与历史的风雅,在北京的烟火里扎下了根。它用东坡肉的温柔、西湖醋鱼的酸甜、龙井虾仁的清雅,告诉我们:美食从来不是地域的边界,而是文化的桥梁,一口浙菜,既是钱塘的春,也是京华的秋;既是舌尖的鲜,也是心底的暖。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1
2025-10-01 19:45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