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外强中干的特朗普对中国确实没招了。
在结束了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会谈后,特朗普于白宫发表讲话。在此期间,他谈到了如今的中美态势,并要求中国“二选一”。

【特朗普在白宫谈到了中美态势】
他是这样说的——除非中美达成协议,否则从11月1日开始,中国可能要向美国支付155%的关税。
由于据特朗普所言,如今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为55%,因此他这番话的意思也等于向中国加100%的关税,这样就对应上了他不久前的威胁。
可以预见,若是美方真的采取错误举动,中方绝不会视若无睹,反制同等数字的关税是有可能的,就像今年4月份那样。
而且不排除再次出现一种情况,即关税数字被加到“没有意义”的程度。
局势之后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就要看在11月1日这天,美国政府到底有没有动作了。

【特朗普声称,如果中美不达成协议,美国就可能对中国征收155%的关税】
只不过,虽然从表面上看,特朗普是在很强势地让中国做“二选一”,但实际情况是,他的“外强中干”已经快掩饰不住了。
首先,他并没有把话说死,还是用上了“可能”这样随时可以给自己找台阶的说法。
其次,特朗普特别强调,中国一直非常“尊重”美国,并通过关税向美国“支付”了一大笔钱。
中国是不是“尊重”美国?这话显然轮不到特朗普来讲。但他抛出这一说法的目的倒是很明确,那就是主动给自己的涉华言论“降温”。
从这其实就能看出,虽然特朗普给了两个“选择”,但他本人更倾向于达成协议那个。
说到底,中美再“战”一场的不确定性太大,美国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如果能在谈判桌上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避免最坏的结果,当然是特朗普乐于见到的。

【特朗普在与澳大利亚总理的会谈结束后表态】
他自己就展望到,认为中美最终会达成一项“非常强劲”的贸易协议,双方都会为此感到“高兴”。
应该说,要是真有这么一项协议,特朗普确实有理由兴奋。只不过,畅想是一码事,现实又是一码事。
虽然美方最近摆出了一个“受害者”的姿态,指责是中国在主动“损害”美国利益,但实际情况是,中方是为了反制美国的错误做法。
前段时间,中美的确开启了多场会谈,但在暗地里,美方却不忘给中国持续“使绊子”。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中方不得不祭出这些反制举措。
在中美之间还有非常多事情悬而未决的背景下,特朗普指望双方能达成一项“强劲”的贸易协议。这到底现不现实,答案不言而喻。

【特朗普希望与中方达成一项“强劲”的贸易协议】
不过,特朗普似乎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亲自动身,找中方解决问题。
据他所言,在即将于韩国庆州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他将与中方会面。届时,双方将就贸易等中美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
就这场潜在会面,美方那边已经炒作许久了,但中国这边一直没有确切消息。究竟是中方还没有做出决定,还是已经做出决定但没有官宣,外界暂时无从得知。
但从目前来看,会面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一方面,高层接触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何况特朗普本人就非常热衷于“交易”。如果能“搞定”特朗普,就有机会把态势朝着向中国有利的方向持续引导。

【中方与特朗普在2019年举行会晤】
另一方面,中方出席这次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是维护中韩关系的契机。
李在明上台后,新一届韩国政府已经就中韩关系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韩方此前也派出了国会议长来北京出席阅兵。
实现中韩关系的“再起航”,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当然,中方到底去不去韩国,又会不会跟特朗普见面,这些问题都需要等中国的官宣。
此外,特朗普还抛出了另一个极为特殊的说法,那就是他已经收到了中国的邀请,可能会在明年初访问中国。
在他看来,“一切已经基本确定”。

【特朗普在2017年访问中国】
特朗普收到了访华邀请,这是确有其事的。然而,什么时候能动身,外界却始终没有得到确切信息。
这一次,特朗普提到了明年初这个时间点,确实意义重大。如果真能成行,那将是他时隔8年多再一次来到中国,也意味着中美在一些基本事项上达成了共识。
但别忘了,特朗普是有前车之鉴的。在2017年底访问中国后,他在第二年就对中国掀起了贸易战。想完全预测特朗普之后的行动,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
或许就连他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之后要做什么。
因此在与特朗普打交道的时候,着眼当下可能是更加实际的。接下来,就看中美是否会如特朗普所言,是“达成协议”还是“再战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