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关停潮来了!五星级大酒店,集体大甩卖,煤老板们趁机捡漏

最近,一则拍卖消息,往深处酒店寒冬的从业者头上,又浇了一盆冰水。上个月24号,拥有停机坪和温泉的重庆顶奢酒店北碚悦榕庄,

最近,一则拍卖消息,往深处酒店寒冬的从业者头上,又浇了一盆冰水。

上个月24号,拥有停机坪和温泉的重庆顶奢酒店北碚悦榕庄,历经10次挂牌,拍卖价一直从7亿降到8千万才卖出去。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今年前8个月,全国要价超千万元的酒店拍卖项目达422个,最终仅27个找到接盘方,成交率不足7%;

光上个月,就有90家酒店拍卖,仅有11家顺利成交;

曾经承载商务出行、家庭度假记忆的传统酒店,正悄然从市场舞台边缘退场。

酒店为何面临关停潮

近年来,老牌酒店纷纷陷入生存危机,要么退,要么卖。

曾多年冠冕“酒店中的顶流”的北京东二环索菲特大酒店,一度占据绝佳区位优势,

不仅盘踞东二环商业核心,更邻近天安门、故宫等文化地标,且便捷衔接机场。

无论是商务人士出差办公,还是游客开启文化旅行,这里都是公认的理想之选。

可风光难续,随着老客逐渐流失、新客难以吸引,酒店陷入长期亏损,最终以28亿元挂牌拍卖。

令人唏嘘的是,这场拍卖历经10次仍无人问津;即便将客房价格一路下调,依旧难以覆盖日常运营成本。

另一家比较有名的酒店是峨眉山蓝光己庄,曾是西南地区“亲子酒店的标杆”。

它不仅斥资数亿元打造高端设施,客房单价最高可达2.88万元/晚,每逢周末更是“一房难求”,部分房源甚至需加价才能预订。

后来酒店因陷入债务纠纷,于2023年两次走上拍卖台,第一次以2.75亿元起拍,第二次以2.2亿元降价起拍,却均因无人问津而流拍。

去年3月,无论如何都卖不出去的酒店彻底停业,260余名员工被全部遣散;直到“人走茶凉”的冷清之际,才被乌兰集团出手“抄底”收购。

老牌酒店想要抽身尚且困难,至于那些好不容易成交的酒店,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乎都是“骨折价”甩卖。

除了开头“打一折”的重庆悦榕庄,南宁一家老牌大酒店更具代表性——它历经5年、流拍30次后,最终以三折价格才找到接盘方。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现在国内旅游热度如此之高,为何作为服务于旅游的酒店行业却反向出现“关停潮”呢?

在这些大酒店老板看来,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变了,出门更偏爱民宿、短租房。

即便选择酒店,也更看重性价比,不愿为“五星招牌”支付溢价。

但客观事实是,年轻人消费习惯转变只是一方面,目前国内酒店面临的最严峻局面是市场供给的“过剩”。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国新增酒店近10万家,民宿企业更是井喷至33万多家(大半为近三年新开)。

就连华住、首旅等连锁巨头也在“加码”:上半年再开数百家新店,光华住一家的待开业门店就近3000家。

新酒店设施新、服务灵活,老酒店根本无力竞争,不少单体酒店的客房收入逐年下滑,撑不下去只能选择“卖资产”。

可等这些老酒店、小酒店一倒,连锁巨头才发现,盲目扩张之后,自己的日子居然也不好过。

锦江酒店上半年营收下降5%,虽扣除特殊因素后的利润略有增长,但股价已跌回三年前的三分之一。

那些曾靠房地产红利崛起的酒店集团,如今都在忙着变卖物业回笼资金,更没人敢接手新的重资产项目。

哪怕有投资者想要“捡漏”,却发现这些酒店背后藏着不少麻烦,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就是“债务包袱重”。

部分酒店深陷贷款纠纷,比如大理某希尔顿酒店,就因母公司与银行的借款问题被强制拍卖,买家接手可能要先处理历史债务;

第二是“产权纠纷多”。

有些酒店物业产权不清,甚至被法院轮候查封,后续理清权属可能耗时耗力,相当于“替前任擦屁股”;

第三则是“改造成本高”。

即便没有明面上的坑,老酒店的硬件也难以适配当下需求——想翻新升级,动辄需要上亿元投入,投资者算完账后往往打了退堂鼓。

最关键的是,酒店拍卖对资金要求极高。

法拍通常要求一次性付款,即便允许贷款,首付比例也远超普通投资,中小投资者根本无力承担;

而大资本又看不上这些“问题资产”,最终导致大量酒店陷入“卖不动”的僵局。

不过就在酒店资产成“烫手山芋”时,也有一批“跨界玩家”突然进场。

跨界玩家进场“捡漏”

如今接盘酒店产业的,有不少都是“煤老板”。

在他们看来,酒店资产背后的“坑”,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痛不痒。

过去上亿的资产,现在几千万就能拿下,相当于“抄底”,稳赚不亏;

现金方面“煤老板”更是毫无压力,他们不依赖贷款,就能满足一次性付款要求,完全可以避开信贷收紧的限制;

不仅如此,这些老板背景深,往往擅长资源整合,只要把酒店与自身的文旅、农业项目绑定,轻而易举就能摆脱“单靠卖房间赚钱”的传统模式,实现稳定盈利。

除了煤老板,康养、餐饮领域的跨界玩家也在盯着这些资产。

做养老产业的公司,会买下景区附近的中小酒店,改造成康养公寓;

餐饮品牌则接手市区老酒店,一楼做餐厅、楼上搞特色住宿,

对他们而言,这些“卖不动”的酒店不是包袱,而是现成的场景载体。

不过,并非所有酒店都能被“捡漏”。

那些位置偏僻、产权混乱的项目,即便再降价也无人问津。

比如北京长城脚下的一家老牌五星酒店,流拍5次后干脆关门停业,仅理清物业纠纷就需要好几年。

但“位置好、底子优”的酒店,即便暂时亏损,也有人愿意赌未来,比如一线城市商圈或景区周边的项目。

三亚一家度假酒店就是典型,首次3.6亿起拍流拍后,近期筹备二次拍卖时,已有买家上门考察。

若把酒店旧设施换成智能系统,再将闲置会议室改造成亲子乐园,单房收入至少能涨两成。

目前,这种“改造升级+功能重构”的思路,正成为新买家的共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