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ICT中国)期间举行的第三届5G新通话研讨会上,汇集了来自工信部、信通院、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行业应用商的产业领袖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AI时代下传统通信服务的未来。
一场旨在改变生活体验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随着5G新通话技术的成熟,我们昔日熟悉的语音通话正默默进化为一个强大的智能入口。
PART.01 “哑管道”困境
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长期面临“哑管道”的困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却眼睁睁看着OTT应用攫取了绝大部分用户价值和商业利润,自身仅能收取微薄的流量费。
久而久之,运营商不再满足于做网络的“水电煤”,而是要成为掌控入口的“操作系统”提供商。
华为云核心网CS&IMS领域总裁马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通话的痛点:“通话与最终行动是割裂的”,也就是说用户通常在与客服的通话中获取操作信息,但在执行层面却需要跳转到另一个APP去完成操作,体验断层,效率低下。
尽管运营商在云计算、物联网、算力网络等领域也在积极布局,但5G新通话因其与用户最基础通信行为的紧密关联,而被视作最具想象空间的转型路径之一。
PART.025G新通话的智能变革
中国移动在5G新通话领域的生态开放,实现了通信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即:将通话网络的各种核心功能面向互联网开放,而互联网各种云端服务也可以方便地进入通信网络。
这样的双向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通话的单一属性,让通话服务成为连接多元场景的智能入口。
中国移动还通过创新的IMS数据通道(IMS DC)技术,重新定义了“语音+触控”多模态智能通话的交互范式。这意味着,我们向着实现未来“所点即所得”的5G新通话目标越来越近。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3GPP新通话标准报告人姜怡向观众展示了AI时代的新通话标准演进图景,面向未来,中国移动下一代实时通信网络以“虚实共生、沉浸多感、类人智能、万物智联”为愿景,以“架构至简、智能原生、网络敏捷、演进平滑”为核心设计原则,中国移动将与产业伙伴共同推动实时通信网络标准的迭代与演进。
PART.03智慧生活,一“念”通达
中国移动目前已对接华为、支付宝、阿里云/蚂蚁数科、科大讯飞、平安科技等优秀合作伙伴,孵化出AI陪伴、AI通话助理、金融客服等创新智能体项目。
当用户拨打一个号码,背后不再是真人客服,而是一个能理解用户“意图”的AI代理。无论是同声传译、报险还是远程问诊,整个复杂任务都可以在一次通话中闭环完成。这标志着交互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去是“听其声”,即被动接收信息,现在是“见其人”,即可视化、可触控的交互;未来是“解其意”,也就是由AI主动理解并执行用户的深层需求。
中国移动与支付宝合作的“健康管家”智能体正是这一愿景的雏形。中移互联网新通话产品总师曾囡莉介绍,银发群体无需下载APP,只需一通电话,即可完成找医生、读报告、识药品等全流程,真正实现了“通话即服务”。
无独有偶,平安科技的视频客服则通过人脸识别核验身份、信息可视留存,实现了从“只能听”到“同时看”再到“容易办”的服务升级,至少提升了30%的时效。同时对企业效率来说,将减少30%重复来电和资源浪费,运营成本可降低上亿元。
试想一下,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拨通一个号码,电话那端不再是简单的语音回复,而是一个能理解我们需求的AI智能体。无论是为父母预约医生,还是处理理赔事宜,只需一通电话,一切服务皆可闭环完成,怎能不让人更安心、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