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5类事业编将退出编制体系,“铁饭碗”直接成合同工,考编的大学生务必注意!

现在考编热得发烫,不少大学生把 “考上事业编” 当成就业的 “终极目标”,觉得只要进了体制,就能安稳到退休。可很多人不知

现在考编热得发烫,不少大学生把 “考上事业编” 当成就业的 “终极目标”,觉得只要进了体制,就能安稳到退休。

可很多人不知道,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加速,有些看似稳定的事业编岗位,正在悄悄 “摘编制”—— 未来会从 “铁饭碗” 变成 “合同工”,福利待遇、晋升空间都会打折扣。

尤其是打算考编的 26、27 届大学生,要是盲目冲这些岗位,不仅可能白费力气,还会错过应届生的黄金机会。

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这 5 类 “危险” 的事业编,提前避开坑才是明智之举。

一、医院非核心岗:护士、医技岗大量 “合同化”,2027 年前半数省份要完成改革

很多人觉得 “进公立医院就是铁饭碗”,但现在医院的岗位早已 “分层”。

根据 2025 年各省事业单位改革报告,超过 50% 的省份明确要求:到 2027 年前,公立医院里除了核心医生(比如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和管理岗(比如科室主任、院办人员),其余岗位都要取消编制,改成 “聘用制”—— 像护士、检验技师、药房人员、后勤行政这些岗位,未来都是签劳动合同,不再有事业编身份。

为啥要改?其实是为了降低医院的用人成本,提高效率。

以前事业编护士 “能进不能出”,哪怕工作积极性不高,医院也很难调整;改成聘用制后,医院可以根据患者量灵活调整人员,考核不合格还能解聘,更符合医疗行业的动态需求。

但对考编的学生来说,就得注意了:如果想进医疗系统,尽量选临床医生岗(比如内科、外科医生),或者医院的核心管理岗,这些岗位暂时还保编制;要是冲着 “稳定” 考护士、医技岗,未来可能只是合同工,福利比如住房补贴、公积金比例,可能比编内人员低不少。

二、高校教师:从 “终身饭” 到 “竞聘制”,65% 新入职是合同工,20% 能转长聘

不少大学生觉得 “当大学老师轻松又稳定,能教到退休”,可现在高校的用人制度早变了天。

2024 年数据显示,全国新入职的高校教师里,超过 65% 是 “合同制”,只有 20% 能在考核期后转成 “长聘制”(类似以前的编制)。

也就是说,近八成新老师要面临 “非升即走” 的压力 —— 通常有 3-6 年的考核期,要发表足够数量的核心论文、申请到科研项目,要是没达标,合同到期就会被解聘。

这种改革主要针对 “科研型高校”,比如 985、211 和重点双非高校,对老师的科研能力要求极高。

哪怕是教公共课的老师,也得参与课题、写论文,不然很难通过考核。对想当大学老师的学生来说,别再抱着 “进了高校就稳了” 的想法:如果目标是顶尖高校,一定要提前在硕士、博士阶段积累科研成果(比如发 SCI 论文、跟着导师做国家级课题);如果想求稳,可以考虑普通本科或高职院校,这些学校的考核压力相对小,部分还保留编内岗位,但也要看清招聘公告里的 “聘用类型”,别把 “合同制” 当成 “编制”。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2026 年前全面企业化,“事业编” 变 “国企岗”,稳定性打折扣

有些事业单位看着是 “体制内”,其实经营属性远大于公益属性,比如公路设计院、出版社、文艺演出团体、国有宾馆、地方投融资平台这些。

根据国家政策,到 2026 年前,这类单位要逐步剥离 “公益职能”,全面改成企业化运作 —— 也就是说,以后不再是 “事业单位”,而是变成国企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身份也从 “事业编” 变成 “企业员工”。

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 “稳定性下降,靠业绩说话”。以前这些单位靠政府项目吃饭,哪怕效益一般,员工的工资福利也有保障;改成企业后,要参与市场竞争,比如公路设计院要和私企抢设计项目,文艺团体要靠演出票房盈利,要是单位效益不好,可能会降薪、裁员。

对考编的学生来说,要是想报这类单位,得先想清楚:你要的是 “体制内的稳定”,还是 “国企的发展机会”?

如果追求稳定,建议避开这类正在转型的单位;如果能接受市场化竞争,这类单位的薪资可能比传统事业编高,但要做好 “业绩压力大” 的准备。

四、行政执法岗:逐步划归公务员序列,事业编执法岗将取消,别再 “错投”

以前很多地方的行政执法岗(比如城管、市场监管、文化执法)是事业编,不少学生觉得 “先考事业编执法岗,以后再转公务员”,可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

新政策明确要求:行政执法岗位要逐步划归公务员序列,统一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统一管理,事业编的执法岗会逐步取消,现有编内人员要么转公务员(需要考试),要么调去其他事业单位。

这是因为行政执法需要明确的执法权限,事业编人员以前存在 “权限不清晰” 的问题,改革后能更规范。

对想做执法工作的学生来说,别再抱着 “考事业编执法岗过渡” 的想法,直接冲公务员考试里的 “行政执法类岗位”(比如国考中的市场监管总局岗位、省考中的城管局岗位),这些岗位是正经公务员编,稳定性有保障;要是再考事业编的执法岗,未来可能面临 “身份转换” 的麻烦,甚至失去编制。

五、科研辅助岗:绩效制 + 末位淘汰,年淘汰率 15%-20%,稳定成 “奢望”

科研单位的辅助岗(比如实验室管理员、数据录入员、项目助理),以前因为 “背靠科研院所”,被很多人当成 “稳定的事业编”,可现在也成了改革的重点。

2024 年数据显示,科研辅助岗的年淘汰率已经达到 15%-20%,核心考核标准是 “绩效”—— 比如实验室设备的维护效率、数据处理的准确率、协助完成的科研任务量,要是连续考核不合格,就会被解聘。

这类岗位的问题在于 “替代性强,没有核心竞争力”。它们不需要太高的科研能力,主要做基础辅助工作,比如给研究员准备实验器材、整理数据报表,随便找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做,所以容易被淘汰。

对想进科研系统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往 “核心科研岗” 努力,比如做课题负责人助理、参与核心实验设计,这些岗位需要专业能力和科研思维,不容易被替代;要是只做辅助岗,哪怕暂时有编制,未来也可能被绩效淘汰,稳定根本没保障。

六、考编别只看 “编制” 二字,先查这 3 件事

现在的事业编早已不是 “一刀切的铁饭碗”,考编前一定要做好 “功课”,避免踩坑:

第一,查岗位所属单位的改革趋势,比如医院看是不是核心岗、高校看是不是长聘轨、事业单位看是不是经营性;

第二,看招聘公告里的 “用人方式”,明确写 “事业编制” 的才是真编,写 “聘用制”“合同制” 的要谨慎;

第三,结合自己的能力选岗位,比如科研能力强的冲高校核心岗,想稳的选医院临床岗,别盲目跟风考编。

对大学生来说,应届生身份只有一次,与其浪费时间考 “即将失编” 的岗位,不如提前规划,选真正长期稳定、有发展的岗位。

记住:真正的 “铁饭碗” 不是编制,而是你不可替代的能力 —— 哪怕岗位改革,有能力的人也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