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净赚1154亿,中国移动靠什么穿越周期?答案可能不是5G,而是AI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10月20日,中国移动交出了一份看似“平稳”,但其实信息量巨大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10月20日,中国移动交出了一份看似“平稳”,但其实信息量巨大的成绩单。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7947亿元,同比微增0.4%;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4%——在经济结构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个“4%”的利润增幅,显得相当不容易。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靠节流出来的增长,而是靠“数智转型”带来的效率红利。接下来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份财报里藏着的信号与趋势。

收入结构:增长放缓但利润反升

整体上看,中国移动营收虽然仅增长0.4%,但利润却逆势增长4%,这说明公司在提质增效、结构优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EBITDA达到2654亿元,同比增长0.9%,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到6831亿元,说明传统通信业务仍是压舱石,但新兴业务正在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一句话总结这一季度的主基调:收入稳中有升,利润质量更优。

个人市场:5G红利依旧,价值经营成关键

截至9月底,中国移动移动客户总数突破10.09亿户,其中5G客户6.22亿户。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依旧是全球最大的5G用户运营商。

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8.3%,手机上网DOU达到17GB,同比增长8.1%,这表明流量红利仍在释放,但ARPU仅为48元,基本保持稳定,说明单用户价值的增长空间有限。

所以,中国移动今年在个人市场的关键词,不是“扩量”,而是“提质”:推出“网龄成长计划”,用权益体系增强用户黏性;升级“全球通”品牌,主打中高端客群的差异化服务。

这种策略的背后逻辑很清楚:中国移动不再只是卖“流量包”,而是在构建一个长期用户价值生态。未来谁能留住中高价值客户,谁就能赢下“5G-A时代”。

家庭市场:从宽带竞争到“智慧家庭”生态竞争

家庭市场是中国移动过去两年的重点突破口。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客户达到3.29亿户,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8亿户,净增分别为1420万和976万户。家庭ARPU达到44.4元,同比稳中有升。

但更值得注意的不是用户数,而是转型方向——移动已经不满足于“拉宽带、送机顶盒”,而是在构建以“移动爱家”为核心的智慧家庭生态。这一年,中国移动在各地推广了AI语音助手、智能组网、家庭安防、智慧屏等一系列产品,进一步强化“家庭数字中心”的概念。

换句话说,中国移动正在用“宽带+智慧家庭”构建新的增长引擎。这不是简单的增量竞争,而是向家庭的智能化服务延伸价值链。

政企市场:DICT、AI+成“新增长极”

政企市场依然是中国移动的利润高地和创新主阵地。

财报披露,DICT业务保持良好增长,AI直接收入高速增长,这背后其实对应了三个关键词:平台化、AI化、生态化。

首先,DICT业务平台化。中国移动正在把DICT服务打造成一个“数字底座”,覆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安全等全栈服务。目前DICT收入占比逐步提升,成为公司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点。

其次,AI赋能:从内部降本到外部创收。移动的AI布局分两条线:内部,用AI优化网络调度、客服、运维,提升效率;外部,推出AI服务平台和行业模型,赋能教育、金融、政务等行业。这使得AI不再只是噱头,而是直接转化为收入增长点。

最后,生态共建: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供商”。中国移动通过“数智中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让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更具效率。举个例子,在制造业,中国移动正通过“5G+工业互联网”帮助工厂实现产线监控和能耗优化;在政务端,移动的“云视讯”已成为各地政务协同的重要工具。

政企市场不只是营收增长点,更是中国移动科技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新兴与国际市场:全球化与内容化双轮驱动

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移动抓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强化国内国际市场联动。

虽然财报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保持快速增长背后,是移动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合作和数据中心布局。

与此同时,新兴业务继续围绕“内容+科技+融合创新”发力。视频、云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稳步增长,用户规模保持健康扩张。尤其是在“咪咕”生态的升级上,中国移动正尝试用AI个性推荐和沉浸式体验提升内容价值。

这一块的逻辑是——不靠单一流量变现,而是构建以“内容体验+科技支撑”为核心的长期生态。可以说,这是中国移动正在悄悄布局的“第二曲线”。

后记:5G见顶,AI接棒,移动的下半场才刚开始

有人会说,这份财报没有爆点,没有营收大幅增长,没有ARPU飙升。但如果大家仔细看,会发现中国移动正在经历一次由通信公司到科技创新型信息服务企业的深度转型。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做了三件事:稳住了基本盘——个人与家庭市场依旧牢固;拓宽了增长线——DICT与AI成为新引擎;夯实了创新底座——数智化转型全面推进。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战略自信: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时,唯有夯实底盘、厚植科技,才能穿越周期。

如果说过去五年,中国移动靠5G赢得了规模优势;那么未来五年,它要靠AI、云、DICT赢得价值优势。这场从连接到智能的转变,不会立竿见影,但方向极其明确。

当全球电信巨头都在寻找新增长逻辑时,中国移动正在用AI重塑网络、用数据驱动价值、用科技拓展边界。2025年的中国移动,表面上是稳,实则在酝酿一场关于智能连接力的新革命。下一个阶段,比拼的不是谁的用户多,而是谁能真正用科技改变连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