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能打的将领已经不多了,侍王李世贤算一个。他所统领的部队是四大主力之一,曾配合李秀成击溃江南大营,后攻下宁国迫使曾国藩退守祁门,坐镇浙江时连左宗棠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天京事变后李世贤脱颖而出,成为太平天国政权后期的核心人物李世贤,广西藤县人,出生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是李秀成的堂弟。少时家境贫寒,读书甚少,识字不多。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萧朝贵、韦昌辉率领太平军进攻永安州(今蒙山县),路过藤县,沿途贫苦农民踊跃参军,李世贤和李秀成兄弟等一起入伍。
在频繁的战斗中,李世贤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不数年,就从一名普通的“圣兵”擢升为侍天福爵位的统兵将领。
太平天国内讧后,在“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危难之际,朝臣以李世贤“少勇刚强”,把他推举出来,助理国事。
咸丰八年(1858年)初,李世贤授左军主将。此时他在天国的地位,与陈玉成、李秀成并列,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他的部队是太平军四大主力之一,以战斗力彪悍闻名于世。
李世贤
同年春,天京被清军围困,当时李世贤驻军芜湖,李秀成与他商定战略,自己力攻江北之敌,让他力敌江南清军主力。这年秋,李世贤截断清浙江提督、督办宁国府军务邓绍良军的后备粮源。拦腰切断邓绍良的北移大营,在宁国府湾沚镇大破邓绍良军,并斩杀邓绍良,引起了清廷的震动。
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清军江南大营加紧围攻天京,李秀成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策,奇袭杭、湖,回救天京。李世贤与李秀成即率军入浙,江南大营果然分兵援浙。太平军随即分兵五路进援天京。
李世贤为东路右翼,率军占溧阳,下常州,攻金坛、取句容,截断江南大营后路,挺进到天京北门外洪山、燕子矶,猛扑清军。太平军终于摧毁江南大营,二解天京之围。李世贤因战功卓著,晋封侍王。
一人之力难以回天随后,李世贤根据天国制订的二次西征计划,率军在皖南活动牵制敌人。咸丰十年八月,率部出广德、攻徽州、下休宁,军锋直逼曾国藩大营。后以东南空虚,舍祁门而从徽州入浙江淳安。十月,下临安,克富阳,斩清通永镇总兵刘季三,进克余杭,再攻杭州不下。复回徽州,联合右军主将刘官芳和定南主将黄文金进攻祁门,包围曾国藩大营。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二日,李世贤在安徽婺源打败左宗棠湘军,分兵攻克江西景德镇,逼左宗棠逃奔乐平,并传令东攻祁门。三月,因战乐平失利,又“意在闽浙”,遂回师浙江,破常山。四月十九日,攻克金华,兴建侍王府,成为太平军在浙江中部和东部的军事指挥部。他派遣部将黄呈忠、范汝增不顾外国侵略者的干涉,一举攻克宁波城。
李世贤
李世贤进军浙江期间,发布文告,揭露清王朝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共诛胡虏”。要求自己的军队对百姓“既不妄杀,又不烧毁民房”,“财帛吾不取,妇女不奸淫”。即使在战局处于不利之时,也教育部下“宜加意爱民”,因此而获得百姓拥护称颂,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加太平军,各地起义军积极响应。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入浙。李世贤亲率大军在江山花园港一战,击退左军三路进攻,不久又击退知府刘典军对花园港的侵犯。迫使左宗棠龟缩衢城,不能前进。可以说,李世贤只要在浙江一日,那么左宗棠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二十四日,湘军水陆两路围困天京,洪秀全急诏李世贤率军回援。李世贤自率精锐七万余人驰援天京。李世贤离开浙江后,左宗棠、李鸿章两部联合向江浙进行疯狂反扑。李世贤要求回救,天王不许。他以大局为重,率部进兵皖南,又抽调梯王练业坤率部护卫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在曾国荃的包围下危在旦夕。时李世贤屯兵溧阳,坚决主张放弃天京,并劝李秀成去溧阳,别作他谋。李秀成不听,轻骑回京。
是年二月初,李世贤奉命率军入江西取粮救饥,先后分三批突围。约20万大军结集于江西一带,准备等秋收后,粮足马肥,再全数折回,以解京围。
六月六日天京陷落。接着,李秀成、洪仁玕和幼主相继被俘。李世贤坚持战斗,经江西入广东。九月十四日克福建漳州府,斩清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漳州知府扎克丹布等,建立了一个以漳州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区。
十二月一日,李世贤与左宗棠所部大战于漳州万松关,斩清提督林文察,取得万松关大捷。李世贤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想发展对外贸易,用土产换取欧洲货物,特别是换取军火以装备部队。他既想推翻清朝统治,又幻想与侵略者谋妥协,争取援助,“共襄义举”。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在外国侵略军配合下,清军分路包围漳州。李世贤撤出漳州,走永定,在永定韩江边,队伍被击溃散。他只身游水渡河,群众把他剃发掩护山中。为找回自己的队伍,他经过两个多月的昼伏夜行,长途跋涉,终于到另一支太平军汪海洋部的驻地广东镇平。
汪海洋闻讯大惊,在漳州被围时,汪海洋为保存实力未出兵救援。后军中谣传李世贤已死,汪海洋又把李世贤之死归罪于李世贤部下李元茂,将他杀死以立威。汪海洋既怕李世贤怪罪,又怕军权旁落,遂于七月九日深夜将李世贤刺杀。
李世贤去世的时候才31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在近代史上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是天国后期最重要,也是最杰出的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