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妇科疾病(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用方

郭生白先生在《本能论》中记载的一个治妇科病的通用方,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但其所用剂量偏大,故我们将其中药物分别拆开来分析

郭生白先生在《本能论》中记载的一个治妇科病的通用方,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但其所用剂量偏大,故我们将其中药物分别拆开来分析,看看针对何种病机可用。

郭生白治妇科病用方: 柴胡30克,黄芪40克,桂枝30克,当归30克,丹皮30克,黄连20克,黄柏30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猪苓30克,苍术30克,甘草10克,若有滴虫病加苦参30克。本方主治: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白带,黄带,赤带,阴道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宫颈炎,恶露,瘙痒痛,充血,糜烂,小腹痛,腰酸,乏力,霉菌性感染,滴虫病等诸多妇科疾病。这是一个剂量较大的中药方剂,看起来融合了多个经典名方的思路。

需要特别强调:此方剂量较重,且药性寒热并用,极为复杂,绝对不可以自行模仿使用。此方必须在执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指导下使用。(笔者注:此方若加入苦参必定苦涩难咽,苦参之苦较黄连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般临证能外用不口服,文末附了外用洗液方)这个方子体现了郭生老“排异”与“调节本能系统”的核心思想,并非针对单一的“妇科病”,而是针对一种复杂的、寒热错杂、气血水同病的体质状态。

1. 核心病机推测郭生老认为,很多慢性病的根源在于人体内部的“排异通路”不畅,导致代谢废物(中医称为“湿、热、瘀、毒”)积聚体内。这个方子针对的病机很可能是:肝郁脾虚:气机不畅,运化功能减弱。湿热下注:湿气和郁热向下焦蔓延,多见于妇科炎症(如带下、痒、痛)。血水互结:血液循环不畅(瘀)与水液代谢障碍(湿)相互影响。寒热错杂:体内同时存在热象(炎症)和虚寒(功能不足)的复杂情况。

2. 组方思路分解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解决“气”的问题)柴胡(30g): 为君药之一,大量使用旨在强力疏解肝气郁结,调畅全身气机。这是打通“排异通路”的关键一步。

当归(30g): 补血、活血。与柴胡搭配,体现了“疏肝解郁,养血活血”的思路,解决气血不畅的问题。

益气固表,温通经脉(解决“虚”和“寒”的问题)黄芪(40g): 大量黄芪益气固表,提升身体功能(气化功能),为排邪提供动力。同时可防止柴胡疏散太过。黄芪还有增加毛细血管流量作用。桂枝(30g): 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和津液流动,助阳化气。与黄芪搭配,增强温煦和推动力。

黄连(20g)、黄柏(30g): 这两味大苦大寒之药,主要清解中下焦的湿热毒邪,特别是针对妇科常见的炎症、感染(如盆腔炎、宫颈炎等)所表现出的热象。清热燥湿解毒(解决“热”和“毒”的问题)丹皮(30g):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既能辅助清血分之热,又能防止血液因热而瘀结。

健脾利水渗湿(解决“湿”的问题)茯苓(40g)、泽泻(30g)、猪苓(30g): 这三味药是利水渗湿的“主力军”,直接通过小便将体内的水湿浊邪排出体外。这是郭老“排异法”的直接体现。(细菌病毒一类的用猪苓,而水湿停滞,利尿用茯苓,泽泻)苍术(30g): 燥湿健脾,从源头上强化脾胃功能,杜绝湿气的产生。与茯苓搭配,一燥一渗,一运一利。

另外郭老认为苍术有解毒的作用。调和诸药甘草(10g): 调和诸药,缓和黄连、黄柏的苦寒之性,保护脾胃。可能适用的中医证候与症状(仅供参考)这种组合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情况(但必须有精确的辨证):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表现为小腹坠胀疼痛、带下黄稠臭秽、但可能又伴有疲劳乏力(寒热错杂)。顽固性带下病: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粘稠、有异味。

某些类型的月经不调: 由于湿热瘀阻导致的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血暗红有块、伴有腹痛。妇科疑难杂症: 表现为复杂的身重乏力、口干口苦、下肢浮肿、小腹冷痛、白带异常等多种矛盾症状交织的情况。

重要提醒与警告

1. 切勿自行用药: 此方剂量巨大(尤其是黄连、黄柏、苍术等),药性峻烈。寒热虚实判断错误一丝,轻则无效,重则伤及脾胃阳气,导致病情加重。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面诊后,四诊合参,确定证型完全吻合后才能使用。

2. 非通用妇科方: 这不是一个调理气血的温和方,而是一个治疗性的方剂,目标明确是“攻邪排异”。普通的月经不调、气血亏虚绝不能用此方。

3. 中病即止: 即使对症,此类方剂也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即需调整方药或剂量,不可长期服用。

4. 郭生白先生的用药特点: 郭老擅长用“大剂量”和“复方”来打通人体的排异通路,其思路源自《伤寒论》但又有极大发挥。理解此方需放在其“本能系统医学”的整体理论框架下,普通人难以掌握其精髓。

总结:这是一个体现了郭生白先生“排异”思想,针对复杂湿热瘀结兼有气郁血虚之妇科重症的方剂。它就像一副“强力的组合拳”,力道猛,方向多。将其视为一个学习的案例,而非可以自行使用的药方。如有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附妇科病外用洗液方:黄芪200克,苦参150克,丹皮150克,桂枝100克,黄连50克,黄柏100克,以前三味药为主,煎煮药液趁热洗患处,或者热敷患处,每日三次,每次三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