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训练算力爆发,让“光模块”成为AI基础设施中最直接受益的环节。在GPU服务器从400G升级至800G、迈向1.6T的过程中,中国光模块企业正迎来历史性红利。但在这场技术与资本并行的竞速中,谁真正站上了AI周期的高地?本文结合赛迪顾问与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系统解析2025年光模块TOP5企业的格局变化与未来分化。
一、算力驱动需求:AI推高光模块量价齐升光模块的本质是“光速传输的计算连接器”。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大、GPU节点密度飙升,数据中心的互联带宽成为性能瓶颈。据中国信通院《2025智算基础设施白皮书》:
“AI集群互联带宽需求正以每年70%以上速度增长,800G光模块已进入批量部署阶段。”
这一趋势决定了光模块行业从通信设备供应链,快速转向AI基础设施核心环节。业内测算:每增长1万台AI服务器,对应光模块需求量提升约1.8万只;1.6T产品验证通过后,单台服务器的模块价值将进一步翻倍。
2025年,AI让“光”成为了算力的第二语言。
二、TOP5格局:龙头扩张、梯队分化(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方财富Choice、企业月报)
排名
企业
主营领域
2025H1营收增速
AI业务占比
1
中际旭创
高速光模块(800G/1.6T)
+138%
72%
2
新易盛
数据中心高速模块
+115%
68%
3
光迅科技
光芯片、有源器件
+79%
45%
4
剑桥科技
光互连+交换机模块
+63%
37%
5
天孚通信
光器件、连接器
+52%
34%
从结构看,TOP2集中度持续提升,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已合计占据AI光模块市场近45%的份额。这背后是海外客户认证周期的缩短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中际旭创在1.6T硅光模块样品验证中处于领先;新易盛800G产品进入多家头部智算中心供货名单;光迅科技则凭借自研EEL、VCSEL芯片打通上游链路。这是一场“制造跃迁”带来的结构分化:能量越集中,壁垒越高。
三、技术演进:从800G到1.6T的国产化攻坚光模块行业的代际更迭速度,几乎与GPU算力同步。2024年被称为“800G成熟年”,而2025年,则是“1.6T验证年”。
⚙️ 技术节点的关键突破:封装升级:由传统COB向CPO(共封装光学)过渡,带宽密度提升近2倍;材料演进:硅光取代部分III-V族材料,功耗降低30%;结构优化:采用双通道架构,显著减少信号延迟。中国电子报指出:
“1.6T硅光模块将成为AI集群互联主力,国产厂商已具备样品量产条件。”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已在CPO与硅光方向分别形成产业布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有望在1.6T代际中首次“与国际同代齐跑”。
四、产业链协同:从“光模块”到“光系统”过去光模块行业以单一产品为主,如今趋势转向系统级协同。
上游:芯片与材料突破光迅科技打通EEL/VCSEL国产工艺链;飞荣达、苏州新洁能在导热与封装材料环节实现突破;清陶能源推出新型冷却液材料,适配液冷环境。 中游:整机与方案集成浪潮信息、新华三将液冷+光模块集成至整机柜方案;剑桥科技布局“光互连交换机”,实现光电混合架构。 下游:智算中心落地宝信软件、京东智联云等已采用国产800G光模块方案;国内智算中心PUE下降与光模块能效优化直接相关。这一趋势的意义在于:光模块正从器件走向平台,从单点制造走向能效体系。
五、资本视角:光模块的“第二周期”2023–2024年的第一波AI行情,让光模块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然而,2025年的逻辑已从“情绪交易”转向“业绩兑现”。
根据证券时报与赛迪顾问分析:
行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23年的24%提升至33%;TOP5企业中高毛利产品(800G及以上)占比均超45%;市场估值进入“结构分化期”:龙头稳增,中腰部竞争加剧。这意味着光模块行业的红利正在进入“质量增长阶段”:价格战被逐渐淘汰,技术迭代与能效优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六、未来展望:AI光互连的中国路径2026–2027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将迎来“三大转折”:
从速度竞争到能效竞争—— 1.6T产品功耗控制与液冷协同将成为关键指标;从硬件输出到系统协同—— 光模块与交换机、冷却系统、算力平台深度绑定;从代工模式到技术主导—— 国产企业掌握标准、接口、协议,走向国际规则制定。赛迪顾问预测,到2027年我国光模块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其中AI数据中心相关需求占比将超过70%。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在“产量”上领先,更将在“标准制定”上获得发言权。光模块,不再只是连接算力的器件,而是中国AI基础设施的“神经网络”。
结语|AI红利下的光,正在照亮谁的未来?光模块行业的竞争,最终将回到谁能在1.6T时代实现能效闭环、标准化复制与全球话语权。当液冷、硅光、智算网络协同进入新周期,中国光通信企业正从幕后制造者,走向全球AI生态的核心节点。
问题是——下一个周期里,光模块的赢家,会是技术领先者,还是系统整合者?
关注我【硬科技趋势观察官】,每周深度拆解国产AI芯片、光模块与算力产业最新进展,用数据看趋势。
#AI芯片 #算力 #光模块 #国产替代 #产业观察 #硬科技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