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香港花一万住鸽子笼,不如深圳三千租套房?更多人用脚投票了!

有时候你会发现,生活的“升级”,不是靠升职,也不是靠中彩票,而是换一个城市住——比如住在深圳,继续在香港上班。这并非段子

有时候你会发现,生活的“升级”,不是靠升职,也不是靠中彩票,而是换一个城市住——比如住在深圳,继续在香港上班。

这并非段子,也不是未来的设想,而是很多香港打工人的当下选择。

来源:HK01

说实话,“跨境通勤”这事儿早就不新鲜了。

港深之间地铁高铁一通,来回上班的确有人在做。但最近,它不再只是“有人这么干”,而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这么干了。

怎么?大家突然不怕折腾了?

其实,关键的变化就在于:租金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根据瑞银投行的最新报告,香港的住宅租金已经连续八个月上涨,正在逼近历史高点。

很多原本考虑买房的人,现在也选择继续租,原因很简单:利息下来了,供楼成本低了,房东转卖为租,香港的租金,也就被抬上去了。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与此同时,深圳的租金却在持续下滑。

过去一年租金跌了3%至4%,而且还没到底。因为内地一线城市正在大规模交付保障房,市场供给暴增,房东要留住租客,只能降价。租金越跌,性价比越高,吸引力就越大。

这样一来,两地之间的租金差距就被越拉越大,活生生成了“剪刀差”。

香港一边涨,深圳一边跌,价格差又摆在那里,不少人自然而然就萌生出一个想法:不如搬去深圳住,继续在香港上班。

瑞银主管林镇鸿就明确表示,这样的生活模式很可能会越来越普遍。

来源:星岛头条

随着深港一体化程度加深,跨境通勤的交通愈发便利,从深圳过来上班,时间上并不比市区通勤更久,但租金差距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提升。

更何况,现在的通勤早就不是“翻山越岭”的折磨。

地铁、高铁、定期票、计次票安排得明明白白。从罗湖、福田、甚至深圳北出发,到中环、九龙、沙田,通勤时间比从屯门去观塘都快。很多人甚至觉得,过一次关比在中环地铁站转线还轻松。

来源:点新闻

那么,香港的租金还会继续涨吗?

林镇鸿认为,美国的减息确实会对楼价有支撑作用,但能不能上涨还得看内地经济。如果内地恢复乏力,那香港的楼价恐怕也难有太大动作。

不过,租金就不一样了。

本地需求还在、业主不急卖、供求关系紧张,租金高企的局面恐怕短期内难以改变。对于打工人来说,如果继续死守香港,就意味着每个月花大笔租金、住得憋屈,还不能有生活品质。

来源:HK01

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搬去深圳住”。而且搬去之后才发现,根本不只是便宜,而是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Gigi是一位在大埔任教的香港老师,她的故事就挺有代表性。

她原本也住香港,但通关恢复后她动了念头,去深圳罗湖找了套房子试试看——结果,一住就不想搬回来了。

她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前到达罗湖口岸,十分钟过关,赶上地铁,七点半已经站在讲台前。下班后,回家仅需32分钟。全程记者实测,稳得像闹钟。

来源:星岛头条

她的房租是多少?1900人民币。加上管理费和水电等杂费,大约2100元/月。交通费每天来回也就50多港币,一个月1500封顶。

加起来不到3600元人民币,连香港租个套间都不够。

她说,原本看过在学校附近的单位,想租个舒服点的,结果一问价,独居至少要一万港币,“租个厕所我也不甘心”。

于是果断回深圳,“住得好、吃得好,还有得玩”。

来源:星岛头条

她特别满意深圳的生活氛围。家附近吃饭20块解决,KTV、按摩店多到挑不过来,外卖点到手软,快递效率比香港快一倍。

她还帮香港同事带快递,成了“跨境快递代收点”。

有朋友问她为什么不干脆换成香港身份证,她直接摇头:“不换。我不要失去内地户口。”

因为一旦换证,她的内地银行、手机号、APP实名认证都会出问题。

她说:“就算香港派一万消费券,我都不想换,因为生活便利是用钱买不回来的。”

来源:星岛头条

她的生活状态,其实就是“深居港工”的典型代表——生活在深圳,工作在香港,挣钱不变,但开销砍半,日子却过得更舒服。

她甚至说,现在每天上下班,她都感觉工作和生活是两个世界。工作时全力以赴,下班回家就彻底切换状态,吃饭、追剧、撸猫、洗头、散步、买菜、泡脚,什么都有,好像人生终于不是只有“上班”这一个选项了。

听起来很理想对吧?但这并不是梦想,而是她每天都在过的真实生活。

而像她这样的人,正在变多。

从前我们追求“扎根香港”,现在则更倾向“灵活生活”;从前觉得通勤要在城市内解决,现在觉得“住在另一座城市”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平衡方式。

来源:星岛头条

未来的某一天,可能就连“通勤”这个词,也会被重新定义——它不再是挤地铁、换巴士、赶红绿灯,而是穿越两个城市之间,享受一种自选式、组合型的理想生活。

你说这样的日子,是不是比一万块的单间,更值得?评论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