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深圳大赛项目案例 | 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以应急网络守护生命黄金时间

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30强项目中,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宛如一张织密的生命防护网。这个由宝安区红十字会联合

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30强项目中,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宛如一张织密的生命防护网。这个由宝安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委组织部、腾讯SSV于2023年发起的公益项目,正以扎实行动构建生命守护网络——通过培训第一响应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将第一目击人转化为事发现场敢救、能救的第一响应人,为心脏骤停等急症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用专业培训与资源配置守护每个生命的希望。

在宝安,每一次心跳的骤停,都可能因为“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存在而迎来转机。2024年5月,宝安公园执勤的杜某、林某两位保安员用AED设备对一名晕倒在地的市民施救,为医院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患者最终顺利康复。当被问及:“有人倒在地上,不能动弹。路过的你,敢出手施救吗?”这两位保安员的回答是:“一定的。”。2025年4月,一名23岁的男性在一个福海足球场突发晕倒,球友与球场工作人员交替按压,借助公园AED施救,患者也恢复良好。这两起成功案例,是近两年宝安常见的救援场景——培训过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成了生命的守护者。

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宝安面临着心脏骤停发生率上升且年轻化的挑战。而心脏骤停、异物卡喉等急症的黄金抢救时间仅4-6分钟,超过10分钟成活率不足1%,但当地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约11.7分钟。“让第一目击人成为第一响应人”,成了项目的核心目标。项目以191个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大规模社会急救技能培训,重点针对网格员、保安、体育老师等群体,构建党建引领的社会急救新模式。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培训市民超50万人次,急救技能普及率达10%。培训学员成功挽救124条生命,院外心脏骤停旁观者CPR实施率提升至26.81%,患者存活率从2022年的2%提升至6%,意味着每百名患者中多救活4条宝贵生命;宝安区AED配置超5300台,达到100台/10万人的国家推荐标准。其成效获得多方认可:不仅被全国政协委员推介,登上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还被写入市、区重要工作报告,斩获中央网信办网络公益行动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广东省志愿服务“四个最”先进典型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以及多项区级荣誉。

未来,项目将聚焦体系优化与能力提升:一方面组建专业化志愿者助教团队,培育复合型人才,完善急救培训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重点培育以新就业群体为主的“急救侠”队伍,利用其职业特性打造城市急救新节点,为社会急救的第一响应人队伍汇入新兴力量。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个瞬间都可能成为拯救的契机。期待这张防护网越织越密,让更多人在紧急时刻能伸出援手,让每一次心跳都能延续,让生命的光芒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