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南海坠两机,“海上霸王”难霸了

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喜欢在西太平洋上晃来晃去,最爱去的是南海一带。常在水上走,哪有不掉海。10月26日,美国海

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喜欢在西太平洋上晃来晃去,最爱去的是南海一带。

常在水上走,哪有不掉海。

10月26日,美国海军就尴尬了一下,三十分钟,两架“尼米兹”的舰载机掉海里去了。

一架“海鹰”直升机去执行任务,“意外”来了,刚起飞不久就掉海里了。

直升机掉海里了,那得去找呀,开船太慢,那就再派一架飞机先去看看情况。

于是,“意外”再“意外”,刚上天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掉海里了,水花不小。

五名飞行员都获救,太平洋舰队迅速发声明,说两起事故为“独立事件”,否认飞机受到外部干扰。

猜猜看,真实原因是啥?

有人调侃“南海龙王收礼”,“美军坠机自由”,搞笑而已,肯定不靠谱。

掉一架飞机,可以是偶然,接连掉两架飞机,那可能是必然。

有一说,是受到电子干扰。

这可能性很大,从黄海到东海到南海,电子对抗就没停过。

先来看看各种传闻,之所以说是传闻,因为可能要更长时间才能解密,但,空穴不会来风。

2023年的黄海、台海电子对抗两次交锋,一次是2022年佩洛西窜台,第二次是美韩黄海军演,中方两战两胜,歼-16D与运-9干扰机协同压制美军通信链路,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电子战指挥官库尔特因"作战失败"被解职。

2024年6月南海对峙中,中方在电子战中瘫痪美舰作战系统,迫使其退出对峙海域,菲律宾北部GPS信号大面积中断。

还是2024年,在电子对抗中,美军在菲律宾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暴露了位置而且通信受干扰,丧失隐蔽打击能力,不得不在三个月后撤了。

那猜猜看,这次会不会是电子战了呢?

中国的电子对抗已经相当厉害了,光九三阅兵上的展示就很震撼,再看看上面几个传闻,搞不好就是真的。

这几年,美国海军一堆问题。

“尼米兹”号1975年服役,已超50年,又老又旧,核反应堆、弹射器故障频发。

舰载机也不妙,“超级大黄蜂”平均服役25年,零件短缺,美军长期“拆东补西”来维修飞机,光2025年前10个月已坠毁6架。

不光“尼米兹”出问题,就在5月,“杜鲁门”号一周内连坠两架“超级大黄蜂”;4月还有一架被航母急转弯给甩到红海里去了。

现在美军现役的11艘航母中只有4艘可以出勤,新舰延期厉害。

能上岗的舰少,又要全球忙活,那只有增加出勤了,维修跟不上,生锈都懒得管了。

美国海军只有不到40%的舰艇能按时完成维修,“杜鲁门”号撞船后修复耗时长达8个月,有些维修周期甚至超过一年,再有些舰艇维修排队时间太长,索性提前退役。

缺人手、缺干船坞,美国造船产业转移出去后,不但造船能力萎缩,修船也不行了,军舰这玩意还没法拿外面去修。

福特级新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要延期半年,三号舰"企业"号要延期18个月。新舰出不来,老舰还经常坏,福特级一号舰“福特号”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高得已经出了名了。

新航母都延期,那其他船更要延,首艇哥伦比亚级的SSBN-826延迟12-18个月交付,首舰星座级护卫舰FFG-62延迟36个月交付。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Block IV型延迟3年交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布干维尔"号交付延期十个月、"费卢杰"号延期交付一年。

有些延期是质量不过关,像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延期是船已经造好了,但动力系统有问题,船体有裂缝无法下潜,交付不了,被美国海军讽刺为“漂浮的垃圾堆”。

这还是预计延期时间,真正延期时间很难说。

再加上稀土管制,新舰新机新雷达的交付会一拖再拖。

美军航母还能打吗?够呛。

反正会掉飞机的航母,战斗力还不如中世纪的西班牙16世纪的“无敌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