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亲姐倒戈要帮杜特尔特!菲律宾亲美派遭重创,小马科斯被大义灭亲

政坛姐弟决裂,伊梅公开转向马科斯家族内部分裂公开化,总统小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马科斯在5月12日中期选举前夕,彻底撕破脸

政坛姐弟决裂,伊梅公开转向

马科斯家族内部分裂公开化,总统小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马科斯在5月12日中期选举前夕,彻底撕破脸皮,公开站队杜特尔特阵营!

这一政治转向背后逻辑何在?政治分析师指出,伊梅作为马科斯家族的资深政治人物,主导了参议院对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调查,亲身接触了大量内幕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她对弟弟政府的施政方向产生了根本性质疑,从而做出了这一震撼政坛的决定。

伊梅此前在2022年大选中扮演关键角色,正是她牵线搭桥,促成了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联姻,帮助弟弟顺利当选总统。

如今这位政治老将反戈一击,不仅暴露了马科斯家族内部的深刻分歧,更对总统府形成了致命打击。

从政治逻辑看,伊梅此举绝非感情用事,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博弈。

最新民调显示,她在参议员席位竞争中排名仅在13至18位之间,远未达到稳固当选区间。

而在杜特尔特支持率持续走高、小马科斯民望急剧下滑的关键时刻,投靠民心所向无疑是政治生存的最佳选择。

这一步棋,既是政治直觉的体现,也是求生本能的驱使。

5月12日中期选举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菲律宾两大政治家族的生死较量。

这场选举将改选参议院半数席位、众议院全部席位以及大量地方职位,总计超过18000个政治位置。

核心战场聚焦于参议院12个席位的争夺,原因直指7月即将开始的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弹劾案。

今年2月,菲律宾众议院以策划暗杀总统、大规模腐败以及在南海问题上立场不坚定等多项指控对莎拉进行了弹劾,案件已移交参议院审理。

按照菲律宾宪法规定,弹劾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需要至少三分之二的参议员(16票)赞成。

换言之,莎拉只需争取9票反对票,即可成功阻击弹劾案,保住副总统职位。

这一数学公式使每一个参议院席位都变得异常珍贵,形成了两大家族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5月10日杜特尔特领导的菲律宾民主党(PDP-Laban)发布第04号决议,正式将伊梅·马科斯和卡米尔·维拉尔纳入该党参议员候选人名单。

从战略角度分析,伊梅加入杜特尔特阵营形成多重政治红利:对莎拉而言,拉拢总统亲姐姐既削弱了马科斯阵营的合法性,又增强了自身在参议院的抵抗力;对伊梅而言,获得杜特尔特家族的支持有望提升选情;对杜特尔特家族整体而言,这一联盟为2028年重掌权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卡米尔·维拉尔的加入同样重要。

作为菲律宾商业巨头家族的代表,比利亚尔家族在金融、地产等领域拥有庞大势力网络。

她的转向标志着菲律宾部分商业精英对马科斯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进一步扩大了反马科斯联盟的社会基础和资源实力。

“马科斯王朝”面临严峻挑战

两大家族间的积怨彻底引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菲律宾政治版图。

杜特尔特支持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抗议浪潮,特别是在杜特尔特家族根据地达沃市。

这场社会运动对马科斯政府的合法性构成严峻挑战。

民调数据清晰反映了政治地震的威力:杜特尔特被捕后,小马科斯支持率从42%断崖式下跌至25%,跌幅高达17个百分点;不支持率则从32%暴涨至53%,上升2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莎拉·杜特尔特支持率逆势上扬,从52%升至59%。

这种剧烈的民意变化暴露了马科斯政府在处理杜特尔特案件上的战略性失误。

伊梅和卡米尔·维拉尔敏锐捕捉到政治风向变化,迅速与马科斯政府划清界限。

作为政治老手,她们意识到民意已出现根本性转变,继续支持马科斯政府将面临被选民抛弃的风险。

这种政治嗅觉正是成熟政治家的典型特质。

在众议院层面,215名议员签署了对莎拉的弹劾申诉,其中包括总统儿子桑德罗·马科斯和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

马科斯政府在处理杜特尔特案件上犯下战略性错误:引渡杜特尔特至国际法庭虽有法理依据,却严重激化了国内政治矛盾;同时对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行动被广泛解读为政治报复,进一步损害了政府形象。

这种双重打击组合拳,最终伤及了马科斯政府自身。

小马科斯上任以来,在多个关键领域与杜特尔特政府截然不同:外交上大幅转向亲美立场,强化美菲同盟关系;南海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对华态度;经济政策上减少对中国投资的依赖。

这一系列调整虽赢得西方支持,却引发国内部分群体不满,特别是在经济领域。

普通民众关注的不是地缘政治,而是切身的经济利益。

当物价上涨、就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停滞时,外交政策的转向便失去了民众基础。

中期选举临近,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频频参加竞选活动,针对性地打击支持弹劾她的马尼拉国会议员罗兰多·瓦莱里亚诺和乔尔·蔡。

莎拉的高调活动传递了明确信号,杜特尔特家族仍是菲律宾政坛核心力量,不会被轻易边缘化。

伊梅·马科斯在这些活动中的亮相,进一步强化了两家联盟的坚固性,对选民产生强大心理冲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