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冷爷
今早起床,我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给自己泡了杯茶,坐在窗前静静发了半小时呆。
没有未读消息的红点提醒,没有必须回复的社交信息,只有晨光和茶香。
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永不停歇的表演:
在朋友圈表演精致,在职场表演专业,在家人面前表演坚强。
我们忙着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却唯独忘了那个最需要被取悦的人——自己。
我们在讨好别人的同时,往往是在消耗自己
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学会了讨好。
小时候,如果你乖巧听话那么你就会得到父母的认可;长大后,你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照顾朋友情绪、维持恋爱关系,都是为了被肯定和喜欢。
慢慢地,当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之后,你就会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二位,把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他人取向型人格”,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几乎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你越是让别人开心,越觉得自己被认可;你越是被忽略,越怀疑自己不够好。那么长期下来,你会越来越发现:自己被压抑得越来越深,心里的空洞越来越大。你可能在朋友圈展示笑容,在工作中表现专业。但在无人看见的夜晚,你才发现自己已经累到连情绪都无法完整表达。虽然说讨好别人能获得短暂的快乐以及安全感,但是这不能真正让你感到幸福。讨好他人会让你逐渐迷失,甚至会使得你在亲密关系中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了!
停下来,放松下来,让我们的精神不再紧绷,听听自己的声音吧就像冷爷今天所做的一样打开飞行模式,真正的去享受自我。当我没有了手机的干扰,没有社交信息的牵绊,我听到了内心声音:我累了,我想慢一点,我希望自己可以被温柔对待。在这个国庆前三天的时候,我也能感受到同样的心情,那几天没有过多的消息打扰,让我真正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宁。这种独处并非孤独,而是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冷爷在这种独处中发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一直在呼唤:想被理解、想被珍惜、想被尊重。可就是因为长期忙着取悦别人,这些声音被掩埋了。
在心理学上讲,“自我觉察”是所有成长的起点。当你开始耐心的倾听自己,承认自己的需求,你才有可能重新建立真实的生活秩序,而不是被外界牵着走。独处、静心、感受自己的呼吸和情绪,这些都是取悦自己的第一步。
取悦自己,是一场顶级的自我疗愈取悦自己是一种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它意味着你不再用别人的评价来衡量价值,而是学会承认自己的感受,给自己选择权。当你累了,你允许自己不参加无意义的聚会;当你想独处,你不必为拒绝朋友感到内疚;当你想追求兴趣或享受生活,你不再被“忙于取悦别人”的焦虑束缚。心理学上讲“自我接纳”,不是让你完美,而是允许自己不完美,并且善待自己。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这句话我到现在才真正理解。爱自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它可能是在加班的深夜,给自己点一份喜欢的外卖;可能是在疲惫的周末,拒绝所有邀约,安心地睡到自然醒;也可能是在特别的日子里,送自己一份用心的小惊喜。我的一个朋友甚至送给自己一份曲悦,当我听见这个的时候,我表示很意外,因为这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但是她却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这有什么的?真正的悦己,就是应该包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接纳。这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而是对自己最坦诚的关爱。就像选择一杯合口味的咖啡,一件合身的衣服,探索让自己愉悦的方式,本就是爱自己的一部分。
当你学会从内而外取悦自己之后,你会发现世界开始变得柔软不是别人变好了,而是你不再为取悦而勉强自己。你会开始划清界限,学会拒绝那些消耗你的关系,而不是拼命维持不值得的联系。你完全可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不会再被无关紧要的期待绑架。有可能,你也会在某个清晨,突然发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散步,原来可以如此舒适。心理学家称这种状态为“内在整合”,意味着你开始与自己和解,内心获得平衡。
悦己,是对自己最直接的关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起?首先最简单就是,泡一杯喜欢的茶,泡一场香薰浴,翻一本书,或者给自己留一段独处的时间。每一次用心的自我呵护,都是在告诉自己:我值得被好好对待。这些看起来是不是并不复杂,有可能甚至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其价值就是在于提醒你:你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此外正如我朋友一样,探索属于自己的愉悦方式。通过曲悦带来的悦己体验,去尝试那些能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它不是外界强加的奖励,而是你自我关爱的延伸,让你学会在日常中给自己温柔和愉悦。
取悦自己是一场顶级的自我疗愈,取悦自己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我们会遇见更广阔的世界,更真实的自己。
取悦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种温柔的觉醒。
当你学会先爱自己,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变得柔软,人际关系也会更自然。
有时候,温柔并不来自别人,而是你给自己的一个拥抱。
当你学会为自己而活,你会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从取悦自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