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随处可见的苜蓿,每年进口量达200万吨,为何要依赖进口?

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木须肉为什么叫作木须肉吗?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里面的炒鸡蛋被称为木须。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知道

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木须肉为什么叫作木须肉吗?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里面的炒鸡蛋被称为木须。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知道炒鸡蛋为什么叫作木须吗?原因就是炒鸡蛋的外型与黄色的苜蓿花十分相似。可能有的朋友要有不同意见了,苜蓿路边随处可见,明明是开的紫色小花,为什么说是黄色呢?其实通常所说的苜蓿有两种,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俗称南苜蓿,它开出的花就是黄色的,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另一种则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俗称北苜蓿,开出的是紫色小花,所以也称紫花苜蓿。

与作为野菜食用的南苜蓿不同,北苜蓿主要作用就是充当牧草。

事实上北苜蓿不仅是一种牧草,甚至可以称其为是牧草之王。因为北苜蓿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就好比是营养餐,特别是在奶牛养殖中,它几乎是不可缺少的。用苜蓿喂养奶牛,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对于改善产奶品质也有帮助。在早些年的时候,我国奶牛养殖中添加的牧草比重较小,所以对于苜蓿的需求也不大,但在2008年之后发生了变化。

从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推动改善奶牛养殖饲料配方,牧草的添加比例逐渐加大,于是对苜蓿的需求也就开始增加。

需求增加了,而国内产量又跟不上,就只能依靠进口了。根据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苜蓿干草的进口量为1.94万吨,之后逐年上涨,到了2022年的时候,我国苜蓿干草的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07万吨以上。你或许会感到疑惑,这苜蓿路边随处可见,有块地就能种,怎么还需要如此大量的进口呢?

苜蓿虽然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在我国野外的分布历史也十分久远,但人工种植的时间却并不长。

人工种植与野外自然生长不同,因为要占用大面积土地,所以是要追求产量的,而紫花苜蓿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人工种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倒春寒”。人工种植苜蓿时,苜蓿的幼苗在移栽或越冬后,需要恢复生长一段时间,逐渐由黄色变为绿色,这个过程称之为“返青”,而如果在返青时恰好遇上了倒春寒,导致苜蓿未能及时返青,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要解决倒春寒的问题,就需要找到一种抗逆性好的苜蓿品种,而无论是我国本土的紫花苜蓿,还是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的种子,都没有一种非常适合我国产区栽培的品种,这就导致我国的苜蓿产量很难上得去。

再者我国牧草种植空间极为有限,能大面积种植的只有内蒙和甘肃的一些地方,加上国内苜蓿加工产业链条并不完善,所以苜蓿的种植加工成本也相对偏高。一方面是产量低和成本高,另一方面则是需求大,所以就只能从国外进口了。

我国进口苜蓿的第一大来源就是美国,占了总进口量的八九成。

美国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苜蓿,所以美国是全球第一苜蓿出口国,而我国正好需要大量的苜蓿,自然就从美国进口了。不过近年来,我国也在设法降低苜蓿的进口量,一方面是发展本土苜蓿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比如此前提出的用青贮玉米来充当牧草,虽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虽然自古以来苜蓿就是优质的牧草,但也并非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