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烟花易冷,草原难复:52秒烟花秀引发的生态问责风暴

52秒的烟花燃尽,绚烂转瞬成灰——可被碾压的草原,要等多少年才能恢复?10月15日,日喀则市发布的《升龙》烟花秀情况通报

52秒的烟花燃尽,绚烂转瞬成灰——可被碾压的草原,要等多少年才能恢复?

10月15日,日喀则市发布的《升龙》烟花秀情况通报给出了沉重答案。这场由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实施、始祖鸟赞助的“艺术表演”,没留下长久美好,只换来一串刺眼结果:实施方因涉嫌破坏草原被立案查处,赞助商担起生态赔偿责任,江孜县县委书记、县长等10名干部被追责问责——免职、立案、诫勉全覆盖,一场问责风暴因短短52秒烟火而起。

起初的宣传曾令人向往:海拔4670米至5020米的山体上,焰光化作“巨龙”腾空,1050盆烟花构筑动态景观。可通报里的监测数据撕碎了这份浪漫:30.06公顷草地受扰动,15.29亩土壤的草毡层被车辆碾压、人员踩踏破坏,烟花残留的塑料碎屑清理不彻底,瞬时强光巨响还惊扰了野生动物。更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组布设75个环境监测点位、90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后发现,虽地表水与大气指标暂未超标,但局部生态扰动的潜在风险需长期跟踪。

有人不解:一场烟花秀至于如此追责?答案藏在高原生态的特殊性里。植物学家顾有容指出,4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土壤仅10厘米厚,草毡层是千万年形成的“生态铠甲”,一旦破坏,恢复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种表层植被经碾压后,翻土修复反而会埋入污染物,加剧破坏”,这正是通报强调“潜在风险”的核心原因。

更揪心的是,这场破坏本可避免。通报明确记载: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就拍板,跳过请示报告程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门全程监管缺位。这已不是“考虑不周”,而是触碰了法律红线——蔡国强工作室的行为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46条、《草原法》第49条。

三方失责共同酿成了这场事故:蔡国强工作室作为专业团队,理应知晓高原生态敏感性却留下满地狼藉;赞助商始祖鸟一边标榜“净山环保”“ReBIRD可持续计划”,一边无视生态成本借高原造势,其ESG管理漏洞被彻底暴露;当地干部手握决策权却忘了“守土有责”,最终导致多人被追责,其中县委书记陈昊、公安局长李积平被免职,县长多吉普拉等5人被立案审查。

好在处置足够坚决:实施方被立案查处,始祖鸟依法承担赔偿修复责任,生态损害鉴定与长期监测已同步启动。每一项处理都在重申规则:高原的生态红线,谁碰谁买单。

我们从不是反对高原创造美,只是美应有底线。始祖鸟曾宣扬“敬畏自然”,却用草原伤疤换曝光度;艺术追求震撼,却不能以百年生态修复为代价。52秒烟花再绚烂,也抵不过草甸千万年的生机;一时噱头再响亮,也盖不过“生态优先”的铁律。

烟花易冷,冷的是转瞬绚烂;草原难复,难的是百年演化的生态根基。当我们想在高原留下印记时该记住:能长久留存的从不是烟火痕迹,而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 这,正是这场代价沉重的烟花秀留下的最深刻警示。

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及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