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战场后面的休整营内,一名德军卫生兵端着钢盅在排队,而厨师确切来讲就是“营养军士”,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一行字:
“午餐:炖牛肉(125g)、土豆(320g)、合成脂(15g)、维生素片×1。总热量:1527大卡。——帝国营养部核准。”
卫生兵轻声说道:“125克肉?我猜它昨日还是一头驴,”
前面那个人回过头来说:“要自信些,就是豆饼掺和着马肉香精,鲁尔区里连驴都得加班,”
二人相互对视后笑了笑,将“牛肉”送入口中,恰似咽下一道算术题。
叙事:厨房里的流水线元首纳粹将战争当作科学实验来进行,1939年,帝国营养与食品研究所(VAwF)成立其口号颇具理工科风格:
“让每一克蛋白质都上战场。”
他们为德军炮制了13份“标准食谱”,从北极鳕鱼排到非洲骆驼肉,统统算好了卡路里、维A、铁、磷、粗纤维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前线最为人熟知的是“Eintopf”,也就是一锅炖,官方的配方是:
土豆55%、根茎蔬菜20、肉类12、脂肪10、调味3%。
今日的健身餐乃此等状况,只是肉常常不足,自1942年始,陆军的肉类配额从200克减到100克,再减至60克,厨师用大豆粉、血粉加上马肉香料制作“仿真肉粒”,炖煮好之后食用的感受犹如愧疚——能咬得动,却难以接纳。
后面更稀奇,戈培尔说:“无肉星期一”,柏林老百姓排队去买“国民香肠”,配料表是:
大麦粉、肝渣、脱脂奶、洋葱、人造胡椒,
一位主妇写信给《法兰克福报》,
它闻着仿佛是绝望,煎制时缩成了纽扣模样,丈夫咬了一口后,决定奔赴东线——至少那边有真子弹”
营养部弄出个“食物美学”,妄图让民众乖乖接受,给豆饼刷上焦糖色,还拿红菜头汁在上面画烤痕,接着拍照刊登在报纸上,标题是:
“科学让素食胜过牛排!”
巧克力也玩“效率化”,1941年,陆军后勤规定所有巧克力要“含咖啡因、维生素B1和磷”,并命名为“突击方块”,飞行员每次起飞前领取两块,其功效和如今的功能饮料加士力架大致相同。
于是德国士兵一边吃着“突击方块”,一边将坦克开进泥潭,他们卡路里充足,却方向感欠缺。
思考:理性走到极端就是荒诞纳粹相信:只要公式对,战争就能赢,
他们算计着:每个士兵每日需3400大卡,1吨土豆可做9000份午餐,1吨牛肉能做16000份,之后便把全国牧场改成种土豆的田地了。
却没算到:人心不是热量表,
1942年斯大林格勒被围之际,第六集团军每日皆有空投罐头,彼时气温达零下30度,猪油冻成冰坨,士兵们便用刺刀凿来食用,有人将罐头加热,其中合成脂会漂出一层化学香精,闻之似家乡肥皂厂气味。
一个中尉在日记写,
“帝国的配方被我们食用,那配方占据了我们的胃
更荒谬的是,战俘营里的事,盟军抓获的德军厨子,偏要依照“营养科学”给苏联战俘做饭:
黑面包150克、人造蜂蜜20克、脱水蔬菜5克,其热量为1100大卡,刚好略低于国际红十字会的最低标准。
他认真地记录道:“第47天了,没有脚气病例出现,这便意味着配方发挥功效了,”
旁边苏联战俘偷偷将桦树皮磨成粉,掺进面包里——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能活下去这个模糊的目标。
结尾今日打开便利店的冷柜,低脂、零糖、高蛋白的棒状食品整齐排列,热量标注明晰,
把吃饭视为可解决之事,如同80年前德军所做之事,
千万不要忘记:科学能够算出最低的生存标准,却算不出人为何要活着,
“当理性将胃口纳入方程式之中,人性便在等号的那一端——默默开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