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一直在变,谁都不是原来的样子。
争议很大的处理清道夫方式9月17日的时候,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废物利用?男子将清道夫搅碎想做猫狗粮,网友:别上我们餐桌就行》。文章里讲的内容其实标题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总之当时网友们都在讨论博主想用清道夫当猫狗粮的合理性,完全没人在意“搅碎”清道夫这个操作,毕竟清道夫就是外来入侵物种,处理掉也是挺好的。
但是9月18日的时候,IP地址为广东的博主“@一直在变,谁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发布的一则视频也是提供了一种处理清道夫的思路,但是网友们却直呼感到不适,甚至有点心疼清道夫。
视频中是一个小型的甲鱼养殖池,里面放着一块大瓷砖,应该是给甲鱼们上岸休息用,此时的瓷砖上放着3条鱼,两条清道夫,其中一条的鱼皮被切掉了,露出红色的血肉,甲鱼们开心地撕扯着鱼肉。另一条鱼是一条鲤鱼,同样是鱼皮被除掉,让甲鱼们吃。
看着就是在喂养甲鱼吧?虽然红色的鱼肉不太好看,也没啥大不了吧?问题是这条清道夫突然猛地扭动身体撞向身旁的鲤鱼,但很快就停止了活动。至于甲鱼们,它们才不管这哪的,吃就完事了。
我翻了一下博主的主页,他本身就是养殖甲鱼的,最早在9月9日就发布了把清道夫鱼皮切了喂甲鱼的视频,发了好几个流量都一般,也就是这个爆了,获得了1.3万的点赞。我估摸着就是那条清道夫突然扭那一下子带来的震撼给了这个视频流量。
这个视频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不适,但我认为这些网友真的不是“圣母心泛滥”,他们也都知道清道夫是威胁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但是看到清道夫以这样的方式被处理,尤其是扭了一下似乎是活着,就让网友们觉得不应该“虐生”。有网友认为喜欢看这种画面,甚至觉得看虐生过程很爽的人,那建议去看医生,这是同理心的问题。
有个网友的说法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心理,他觉得把清道夫杀了喂甲鱼,或者是剁了都可以,大家都不会有啥反应,但是像视频这么搞,就有些“变态”了。
不过当然也有反驳的网友,他们觉得那些说“杀生不虐生”的人是在“心疼”清道夫,这样的想法非常无厘头,因为清道夫作为外来物种就是该死,心疼清道夫就是要放过清道夫,而且喂给甲鱼吃没什么问题。反方网友戏称那些不认同的网友是“大佛”。
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清道夫的外来入侵物种身份的,感觉这些反驳的网友像是一拳打到棉花上,攻击力不强。
说“不该虐生”的网友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清道夫是被人类主动引入,也是被人类丢弃才变成入侵物种的,因此一切源头都是那些让清道夫进入自然水域的人的错,清道夫只是为了活着。如果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去杀了清道夫,那太合理了,但如果是这样的“虐杀”,那就是为了博眼球。
不过这个网友说“该被虐杀的是投放外来入侵物种到中国的那些人”,这个说法就太极端了。
这些入侵物种,无论是罗非鱼、非洲大蜗牛、红火蚁、鳄雀鳝等等的,它们主观上不存在“恶意”,都不过是为了在新的环境活着。它们会成为人类定义的外来入侵物种,责任也在那些人类,这些物种是这个问题的“结果”,而非“元凶”。因此,由它们来承担全部的残酷惩罚是不公平的。
但它们客观上确实造成了本土物种的消失,水生系统的破坏,所以处理它们确实是很必要的,也没人会反对。但如果就把它们当成天生的“坏种”,因此去虐待它们,那真的是不太合理。
虐待任何生命形式,使其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是一种残忍的行为。这降低了我们自身的人性标准,违背了尊重生命的基本道德原则。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以人道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施加痛苦。
我们毕竟是人类嘛,高等动物,还是得略微限制自身的道德标准。
这条清道夫死了吗?有个网友认为这条清道夫确实是已经死了,还会动是因为清道夫还有完整的反射弧,是肌肉里的能量没用完,感受器受到刺激,也就是甲鱼的啃咬后,导致的动作。所以不存在“虐生”的问题。
这个网友的说法是正确的,确实是有这个可能的。就算鱼的大脑已经死亡了,但如果才刚死不久,它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细胞还暂时“活着”,鱼的神经节接受外界刺激导致的电信号,然后引发肌肉的收缩和抽动,看起来就像是它在动。
还有可能是细胞在死亡后,其内部储存的能量不会立刻耗尽。这些残存的能量仍然可能引发肌肉纤维的轻微收缩,导致鱼鳍抖动或尾巴弯曲。
关键是得刚死不久才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像是人的心脏在脑死亡后还能独立跳动一段时间一样。不过一旦神经和细胞内的能量彻底耗尽,这些动作就会完全停止。
清道夫鱼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遭受了切开鱼皮级别的创伤后,肯定也是活不了的,但是有可能存活一会儿的。
不过它到底是死是活,上面说的关于对待外来入侵物种的态度,我觉得是合理的。
该扑杀就扑杀,该宣传危害就宣传危害,但不能觉得它们是天生“坏种”,这不是“圣母心”,是我们人类拥有独立意识的证明。
有不同意见非常合理,但记得理性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