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韩国人沉迷于美式咖啡?一杯咖啡里的社会攀比心理

你能想象吗?在韩国,哪怕冬天温度低到零下10度,每两个喝咖啡的人里,就有一个在喝冰美式?这不是夸张,而是韩国咖啡连锁品牌

你能想象吗?在韩国,哪怕冬天温度低到零下10度,每两个喝咖啡的人里,就有一个在喝冰美式?这不是夸张,而是韩国咖啡连锁品牌Hollys Coffee的真实数据:冰美式在1月份的销售额占比55%,寒冬里依然稳稳保持在51%以上。

这杯冰咖啡里,藏的远不止咖啡因。

一、冰美式:韩国的“国民饮料”  

在韩国,咖啡不是饮料,是“刚需”。

上班族人手一杯,学生党靠它续命,甚至中年人见面约谈,也首选咖啡馆。

但为什么偏偏是“冰美式”?

其实道理很简单:

- 便宜:美式咖啡本质是“稀释版” espresso,成本低,售价也低;

- 口感讨巧:冰镇压制了劣质豆的苦涩,兑水后更容易入口;

- 习惯加成:韩国人自古爱喝冰水,甚至坐月子也要喝冰海带汤。

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口味问题,那就太小看这杯咖啡了。

它背后藏着一场无声的社会竞赛。

二、咖啡杯里的“身份焦虑” 

在韩国,喝咖啡从来不只是“喝咖啡”。

它是一种社交货币,一种阶层暗示,甚至是一种生存姿态。

你喝什么咖啡、在哪儿喝、用什么杯子喝——全都被默默打分。

拿一杯冰美式走在江南区,就像拎着一个奢侈品纸袋:低调,但懂的人自然懂。

为什么偏偏是冰美式?

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两种需求:

1.“我是都市精英”(咖啡是职场人标配);

2. “我吃得苦中苦”(冰美式提神效果最强,暗示“我在拼命”)。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韩国人不是爱喝冰美式,是爱让别人看到自己喝冰美式。”

三、社会内卷:咖啡只是续命药

冰美式流行的本质,是韩国年轻人不得不“卷”的现实。

- 财阀垄断:三星、LG、现代等十大财阀占GDP超80%,普通人想翻身,几乎只能挤进这些企业;

- 考试地狱:从高考到入职考,再到企业内部晋升,考试贯穿一生;

- 睡眠剥夺:韩国人年均睡眠时间世界倒数第二,仅比日本多6分钟,大约3-4小时左右。

咖啡因成了维持清醒的“合法毒品”,而冰美式因为浓度高、价格低,成了性价比之选。

对比国内,上海人也咖啡成瘾,但更多是“海派文化”的小资情怀;

在韩国,喝咖啡是“生存刚需”,是社畜的“续命剂”。

四、畸形的攀比:谁更苦,谁更牛?

更荒诞的是,这种“咖啡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痛苦竞赛”。

- 你喝热美式?不够“扛困”;

- 你加糖加奶?不够“专业”;

- 你冬天喝热的?不够“硬核”。

甚至有人调侃:“韩国人不是喜欢冰美式,是喜欢‘你看我多能忍’。”

这种攀比背后,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吃了苦,还是人下人。

咖啡成了安慰剂,让年轻人暂时相信自己“还在努力”“还有希望”。

五、人性洞察:我们都在用消费表演自己

不止韩国,全球年轻人都在用消费品“自我定义”:

- 中国年轻人买星巴克拍照,喝瑞幸提神;

- 日本人喝罐装咖啡对抗加班;

- 美国人手持 Stanley 杯彰显中产身份。

*我们买的从来不只是东西,而是人设。*

在压力巨大的社会里,人们尤其需要一种“快速认同感”——

一杯咖啡、一个logo、一种生活方式,都能让我们暂时忘记焦虑,假装掌控了生活。

你喝的是咖啡,还是焦虑? 

韩国冰美式的流行,从来不只是口味问题。

它是社会压力、阶层焦虑、集体内卷的浓缩液。

当我们嘲笑韩国人“冬天喝冰美式”时,或许我们也该问问自己:

你是否也在用某种“消费符号”来证明自己?是健身打卡、买限量球鞋,还是晒加班朋友圈?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你为了‘人设’买过最拼的东西是什么?”

A. 轻奢包包装白领

B. 蛋白粉罐子摆健身房

C. 买书从来不看但必须晒

D. 其他(等你补充

**拓展阅读**:

《韩国人为何睡眠时间全球倒数?》

《上海咖啡店数量全球第一,但中国人真那么爱喝咖啡吗?》

《社畜的自我修养:亚洲四国加班文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