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莫言:最好的人像孩子一样真诚,像夕阳一样温暖,像天空一样宁静

文|幸福娃莫言说:“最好的人像孩子一样真诚,像夕阳一样温暖,像天空一样宁静。”但是莫言不知道,这样的人其实已经早早经历了

文|幸福娃

莫言说:“最好的人像孩子一样真诚,像夕阳一样温暖,像天空一样宁静。”

但是莫言不知道,这样的人其实已经早早经历了千疮百孔,但依旧选择真诚硬碰硬。我比昨天更老了,但很庆幸自己依旧能够在真诚的堤坝上哼那首名为长情的歌谣。

人生三层境:真诚,温暖,宁静。人生在世,修行万千,终究不过“真诚”二字。

孩童之心,未经尘染,哭笑皆由本心,无有虚伪造作。你看那三五岁的小儿,见喜则笑,遇悲则哭,转过身后,便如云烟散尽,不留痕迹。这般心境,我等成年人,反倒难以企及。

只因长大之后,添了太多挂碍。名利、得失、荣辱,件件压在心头,让人说话做事,不免左顾右盼,失了本真。

《道德经》有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这一问,问倒了千古多少人。我们奔波劳碌,机关算尽,可曾想过,那一颗赤子之心,才是世间最难得的宝贝。

你若真诚,便少了猜忌;你若坦荡,便少了烦忧。这真诚,不是不知世故的莽撞,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选择——我知这世间有诡诈,却仍愿以真心相待。

温暖二字,看似平常,实则大有深意。

夕阳之暖,不似正午骄阳那般炽烈灼人,它是经历一日升沉后,将光芒化作余晖,温柔地笼罩大地,不问东西,无分贵贱。

人世间的温暖,亦当如是。它不是刻意的讨好,不是热烈的喧嚣,而是自然而然流露的善意,是内心平和时散发的温度。

弘一法师晚年常书“慈悲喜舍”四字,这慈悲便是温暖的源头。当你心中装着他人,言语行为自然会透出暖意。

一句体贴的话,一个善解人意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援手,都如冬日暖阳,能融化坚冰。

这温暖,不在远处,就在日常点滴中。对父母多一分耐心,对伴侣多一分理解,对路人多一分礼貌。温暖如涟漪,从近及远,渐渐扩散,终将回向自身。

最难的,莫过于宁静。

天空之宁静,在于其广阔能容,云来雾散,风起雨落,它自岿然不动。这份宁静,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动态的平衡,是包容万有后的澄明。

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份宁静。外界喧嚣,内心浮躁,手机不敢离手,消息总要秒回,仿佛一静下来,就会被世界抛弃。殊不知,越是忙乱,越需要宁静的力量。

宁静从放下中来,放下不必要的执着,放下无谓的比较,放下过剩的欲望。

《菜根谭》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此等境界,正是宁静的最佳注脚。

你且静坐片刻,观呼吸往来,察念头生灭。初时纷乱如麻,渐渐便会发现,在纷乱的背后,始终有个不随境转的“主人翁”。认得它,守住它,便是安宁。

真诚、温暖、宁静,三者并非孤立,而是层层递进,互为根基。

因真诚而能温暖,因温暖而达宁静。没有真诚的温暖,只是客套;没有温暖的宁静,近乎冷漠;没有宁静的真诚,难免幼稚。

修行之人,常讲“戒定慧”。戒便是规矩,是做人的底线,守住它,便是真诚;定是禅定,是内心的安稳,得此安稳,自然温暖;慧是智慧,是看破放下的明达,有此明达,方能真宁静。

我们寻常人,虽不谈修行,道理却是相通。做人真诚些,待人温暖些,内心宁静些,日子便会踏实些。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求惊天动地,只愿如孩童般真诚,如夕阳般温暖,如天空般宁静。这样的生命,看似平凡,实则已臻至境。

愿你在尘世奔波中,不忘守护那颗赤子之心;愿你在人情冷暖中,始终保有那份温和暖意;愿你在世事纷扰中,时时回归内心的安宁。

如此,便是最好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