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部门做渠道销售,节奏一向快,下班基本靠自觉。老主管被提到总部后,公司空降了位新领导,据说从外企来,履历耀眼。第一天到岗就发长邮件:“统一打法、提升战斗力”,末尾一句话点题——每天晚间复盘会,务必参加。
原以为只是短期整顿,哪知复盘会一开就成了“晚自习”。六点下班,六点半集合,会议室坐满人,新领导拿着激光笔连讲一个小时。内容大多是“愿景、客户至上、狼性文化”,夹杂鸡汤故事,还要点名复述“今日金句”。
最让人崩溃的是签到考核。迟到扣绩效,缺席记大过。几个跑外的同事说在客户那边,解释无效,照扣不误。有同事提出能不能线上参与,被回怼:“坐在一起,能量才会传导。”大家只好硬着头皮来,白天跑市场,晚上挨念叨。
第三天开始升级:每人提交“日清表”,包含今日拜访、成交概率、复盘反思,至少三百字。还要求每个小组喊口号,上台轮流做“破冰”,输了的小组做俯卧撑。几个老同事面面相觑,像回到了军训场,心里都凉了半截。
新领导强调这叫“强执行力”。可会开到七点半,许多同事要赶地铁回家,孩子还等着辅导作业。住得远的两位同事折腾回到家都快十点,第二天七点又要打卡。大家工作群里表情包狂刷,线下小范围吐槽,怨气肉眼可见。
第四天,指标又加码:周累计陌拜不少于50家,通时不低于300分钟,日报必须附客户录音片段。理由是“量变引起质变”。同事们更慌了:白天堆量,晚上开会复盘,剩下时间从哪来?有人开始偷偷投简历,准备跑路。
第五天会议上,新领导“现挂”点名批评两位业绩老将,说心态不正、对组织没有归属。气氛一度僵住。老将冷冷回了一句:“我签的是劳动合同,不是军训协议。”场面尴尬到极点。散会后,不少人悄悄去人事部问流程。
第六天早上,公司内网蹦出一排离职申请,一共13人。有新人,也有业绩标杆。小组长忙着做思想工作,却接连被回拒:“不是抗拒改进,是拒绝无效内耗。”新领导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中午紧急召开骨干沟通会灭火。
第七天,风向突变。总经办下发通知:晚会暂缓,改为自愿参加;日报精简至要点;客户录音取消;在外拜访的可线上复盘。新领导在会上口气缓和,解释是“节奏拿捏有误”,希望大家给时间调整。会后,群里一片“终于”。
写在最后:换帅如换刀,力度要有,顺序更重要。先修流程、再要效率;先看结果、再抓动作;先求尊重、再谈文化。你遇到过“会议型”领导吗?你会选择硬扛还是体面撤退?评论区聊聊你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