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建备考没状态,还要继续吗?我的亲身感受是:坚持是唯一捷径

作为一名在职考生,我在2023年2月末开始备考一级建造师考试,历时5个月,最终成功通关。在这段漫长而充实的备考历程中,我

作为一名在职考生,我在2023年2月末开始备考一级建造师考试,历时5个月,最终成功通关。在这段漫长而充实的备考历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实用经验与深刻教训,现在与大家讲讲一建到底该怎么学,希望能为2025年的考生提供参考。

一、备考战略与时间规划

备考周期与时间分配

我采用了三阶段复习法,总时长5个月(约130天),具体安排如下:

基础阶段(3个月):通读教材,理解核心概念,完成第一轮知识覆盖

强化阶段(1个月):专题突破,真题演练,错题整理

冲刺阶段(1个月):全真模考,高频考点记忆,查漏补缺

作为在职考生,我每天坚持学习2-4小时(晚8点到11点),周末每天学习4-6小时。总学习时间约500小时,其中实务科目占65%以上,这与网上所说的“得实务者得一建”的普遍认知一致。

学习顺序安排

根据各科目关联性和难度,我的学习顺序为:法规→管理→实务→经济。

实务靠后:因为内容最多、难度最大,需要大量时间启动并融会贯通前面的科目。

法规与管理衔接:这两科有一定交叉内容(如合同、安全),衔接学习效率较高。

经济最后:相对独立且公式繁多偏计算,放在后期可避免遗忘。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顺序应根据个人基础调整。有项目经验的考生可能从管理入手更顺,而理科背景强的考生先学经济可能更有优势,基础很差的建议从法规入手增加信心,前期一定要学自己容易掌握的科目不然很容易打击失去信心。

二、老师选择与学习资料

老师选择:适合自己最重要

选老师的关键原则是:“适合自己”是唯一标准,建议每科试听2-3位老师的风格再做决定。因为不同老师风格不同,有的偏基础讲的慢,有的擅长归纳重点讲的快,要“因地制宜”才行。

实务(建筑):赵爱林(逻辑性强,适合有基础者)、金月(破题思路好,案例实操性强)、周超(讲解生动,能缓解压力)。我个人偏向周超,他的“口袋书”后期背诵非常实用,很适合记不住的小白。

管理:赵春晓(课件系统全面,归纳到位)、宿吉南(24年课程稍显照本宣科,但基础框架清楚)。

法规:陈印(大佬级别,只听了冲刺课也受益匪浅),他的比喻和框架梳理能力一流,适合理解记忆。其次王欣(讲解细致全面,突出重点),她的课适合基础薄弱的听起来能跟得上且易懂。

经济:张湧(板书清晰,表达干练,公式推导透彻),对我这种计算能力一般的人很友好。此外刘戈(考点剖析清楚,善于汇总重难点),适合有基础快速提分的考生。

选择老师时秉承一个原则: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适合”的。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组合听课,比如基础阶段跟A老师,冲刺时用B老师的总结,但切忌贪多嚼不烂。

学习资料:少而精才是王道

备考期间我也曾陷入“资料焦虑”,总怕漏掉什么押题秘卷。后来发现,资料在精不在多,过多的资料反而影响效率和进度。真正用到的就以下几类:

1.建工社官方教材(必备):一切的根本,尤其实务教材我翻到起毛边。法规、经济变动小可以用旧教材提前学,但管理和实务务必用最新版。

2.名师精讲视频+配套讲义:没报班,用的网盘资源(懂的都懂)。如果自制力差或没规划,建议报个班跟着节奏走。

3.刷题软件(必备):一建刷题帮(刷题小程序性,价比高,原题多且题新),备考、冲刺都很适合配套网课或教材使用,而且通勤时间、上班空闲时间刷题很方便。

4.自制笔记与便签纸:这是最宝贵的个人资料。我习惯用活页本分科整理,特别是实务的案例题,按施工流程、质量安全、合同管理等专题归类。适当的便签纸做总结,贴在对应教材处,后期背很实用且高效。

不推荐一些网校机构的章节习题,解析粗糙且题目老旧,有些甚至脱离新考纲,纯粹打着免费的旗号给网课引流的。

三、各科目特点与攻克策略

实务科目:背诵为基,实战为要

“得实务者得一建”绝非虚言。这门课我投入了65%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备考方法:

1.背诵素材:前期周超《口袋书》出版后我开始系统背,每天早起1小时+晚睡1小时雷打不动背考点。后来融合了金月、赵爱林的总结,最终整理了不少重要考点(涵盖选择+案例)。背到什么程度?合上书能复述框架,看到题目能反应出在教材哪一章。

2.案例练习:光背不行,还得写。我坚持每天手写2道案例题,严格按考试格式作答,然后对照答案修订。这样训练答题速度和术语规范性,避免“心里明白写不出来”。

3.教材回归:所有背诵和做题中遇到的盲点,都会回归教材标注。考前我的教材几乎每页都有便签和笔记。

考后反思:我选择题得分不高(可能复习偏了),但案例部分拿了88分。这说明只要案例扎实,即使选择失误也能过关。所以别担心选择偏题得分低,案例才是重点。

针对实务案例题,我总结出“三段式答题法”:

第一步:定位考点(如合同变更管理+施工索赔)

第二步:结构化答题(分点标注① ② ③,用工程术语)

第三步:关联规范(引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具体条款)

公共课:抓大放小,效率至上

公共课我总体投入较少,但强调策略:

1.管理:24年变天,重新学!24年新教材变动超90%,我果断放弃了旧真题。跟赵春晓老师过完一遍精讲,然后自己啃教材——因为很多细节老师未必覆盖。第二章成本管理原本被认为是非重点,结果考了大量题目,幸亏我没轻视。建议:以新教材为本,全面覆盖+重点突破+刷题强化。

2.法规:理解重于死记有法考基础的我学起来轻松,但建议无基础的同学多听陈印的课,他讲的“举重若轻”很有用。法规的核心是理解法律关系和法律逻辑,尤其招标投标、合同、安全法规等重点章节,需结合实例理解。此外,法规简单需要多刷题看考点范围,这点很重要。

3.经济:公式不慌,真题来救经济是最友好的一科,重点第三章分值占一半以上。公式虽多但不难,通过真题训练即可掌握。很多内容教材讲得深(如财务评价),但考试考得浅。多去题库刷章节题训练,熟悉题型和计算规则即可。

对于公共课,我采用“碎片化学习策略”:通勤时间用刷题软件刷选择题,午休时间记忆法规条文,晚上整块时间留给实务。

四、真实备考经历与时间管理

备考期间,我经历了所有在职考生都会遇到的困境:工作繁忙、时间碎片、身心疲惫。

我们项目在6-7月赶工期,经常加班到晚上8点。有近两周,我只能利用午休时间快速吃饭,然后躲进车里看20分钟课件;晚上加班结束后,无论多累都坚持学习1小时。周末更是宝贵,我拒绝了几乎所有社交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

时间管理技巧:

1.通勤时间:每天上下班各30分钟,听音频课程或默想知识框架

2.午休时间:快速吃完饭后刷前一天的章节习题复习巩固(刷到哪是哪)

3.晚上时间:整块学习时间,主攻难点和案例题

4.周末时间:模拟考试环境,做整套真题和模拟题

记得8月份的时候,家里出了些事情,老人突然发生意外摔倒了住院照顾了一段时间,还要抽身照顾孩子,经常是医院、现场、家里3处跑,跟我老婆经常分着伺候(她家里我医院)。但是还是要挤时间复习,毕竟马上考试,如果不好好冲刺一下,之前的时间都浪费了,真的那段时间很苦......这种艰辛只有经历过的在职备考的考生才懂,但坚持过去就是成长。

五、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90%考生容易陷入以下3大误区:

1.盲目刷题不总结→ 做10套题不如精析1套真题,每道错题必须追溯教材原文。

2.忽视命题趋势→ 2024年考点显示:实操题占比上升(如施工图识图、BIM应用),需结合现场图片/视频学习。

3.死记硬背法规条文→ 近年考题多结合真实判例(如2024年“甲供材料质量纠纷案”),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另外,要警惕所谓的“押题密卷”骗局。我曾花高价购买过某机构“绝密押题”,结果命中率极低,完全是浪费钱财和精力,真正有用的还是自己扎实的基础和综合能力。如果要用上面提到的那个题就有考前押题卷,命中率不输押题机构,可以试试而且免费。

六、心态调整与坚持之道

备考期间压力巨大,我也曾多次濒临放弃。记得8月连续加班两周后,我差点崩溃。后来调整策略:忙时就背口袋书或刷题库章节题,保持手感;周末再补进度。重要的是持续,而不是完美。

压力管理方法:

(1)每日运动30分钟(跑步/打球)缓解焦虑

(2)正向心理暗示:“超纲题所有人难,保基础即赢”

(3)加入备考社群交流,但警惕虚假“密卷”骗局

考前两周,我开始调整生物钟,确保考试时段(上午9-12点、下午2-5点)头脑清醒。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试准备,不调整好考前那段时间学习效率会变低。

七、结语:坚持就是胜利

一建考试没那么难,难在坚持。特别是实务背诵,枯燥痛苦,但熬过去就是晴天。如果你也在职备考,别怕慢,别比较,按自己的节奏走到底。还有公共科一定多刷题,以练代学后期效果很好,像我用的《一建刷题帮》这个题库每科的章节题都刷完了,模拟考试基本上都在90分左右。

最终提醒:“实务定成败,案例靠模板,公共课保及格”。确保公共课正确率70%+(经济(60)/管理/法规每科78分过线),主攻实务拉开差距。

希望我的经验能为你提供参考。备考路上你并不孤单,坚持下去,2025年上岸的必定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