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来告诉你"黑羊脂"墨玉背后的惊人秘密!

说起和田玉,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温润如脂的白玉。但你知道吗?在和田玉这个大家庭里,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存在——黑色的墨玉。见

说起和田玉,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温润如脂的白玉。但你知道吗?在和田玉这个大家庭里,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存在——黑色的墨玉。

见过了太多玉友在墨玉面前吃亏上当。今天就把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墨玉定义的"三国杀",你站哪一边?

网络版本:混乱不堪的"三底说"

打开百度百科搜墨玉,几年前你会看到这样的说法:

白玉底打灯是白色

青玉底打灯是青色

碧玉底打灯是绿色

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真正的墨玉只有白底,没有其他底色。那些所谓的"青底""绿底",其实是黑青和黑碧,根本不是墨玉。

国标版本:把墨玉和青花混为一谈

国标对墨玉的定义是:主体颜色呈灰黑至黑色,由石墨致色,黑色部分不低于30%的和田玉。

听起来很专业,但实际上这个定义把墨玉和青花基本划等号了。按这个标准,很多青花料都能叫墨玉。

市场版本:玩家们的真实认知

在实际交易中,玩家们对墨玉有更严格的要求:

必须是石墨致色

墨色要达到90%以上才叫墨玉

有明显白色部分的,我们更愿意叫青花

这才是真正符合市场实际的定义!

墨玉的三大"反常"现象,连老玩家都懵圈

现象一:有些墨玉打灯不透光?

按常理说,墨玉打灯应该有白色透光,边缘透光现象明显。

但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肉眼能看出是墨玉,有毛孔,也是籽料,但打灯透光率极低,几乎找不到光圈。

这种料子拿去检测,结果还是墨玉!

记住:如果打灯一点光圈都没有,那肯定不是和田玉,或者透闪石成分不够。

现象二:手感偏轻是正常的

很多玉友拿到墨玉会说:"怎么感觉轻飘飘的?"

这其实很正常!

石墨的比重比较轻,所以墨玉的密度会比标准和田玉略低一点。有人专门测过,这是石墨致色导致的正常现象。

另外,墨玉的油性相比白玉会稍逊一筹。但好的墨玉油性同样非常出色!

现象三:产地之谜——不是所有墨玉都来自墨玉河

这个秘密很多人不知道:玉龙喀什河"白玉河"也产墨玉!

但大部分墨玉产自喀拉喀什河,也就是传说中的"墨玉河"。这条河的情况比较复杂:

赌性更大

白色料少

黑色系占比高

明朝史书就记载:"于田,其国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白玉河就是今天的玉龙喀什河,黑玉河就是喀拉喀什河。

戈壁墨玉和野矿料的"惊人内幕"

除了籽料和山料,市场上还有戈壁墨玉。这种料子有些打灯也不怎么透,情况更复杂。

更神秘的是野矿料墨玉。这些料子产地比较偏僻,我们甚至不知道具体的矿口名字。有些能出证书,有些出不了,玉友们要格外小心!

如何快速辨别真假墨玉?

看表面质感

真墨玉:表面一般不会特别光滑

黑青料:表面通常特别光滑

打灯观察

墨玉:透白色光

黑碧:透绿色光

黑青:透黄绿色光

观察分布

好的墨玉墨色分布自然,边界分明。山料的墨色分布就比较杂乱。

我的收藏心得

玩了这么多年墨玉,我的体会是:墨如漆,温如玉,这才是墨玉的最高境界。

好的墨玉不仅要黑得纯正,更要保持和田玉特有的温润质感。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黑,失去了玉的本质,那就和黑石头没什么区别了。

现在市场上品质上乘的墨玉越来越少,特别是那种"黑白分明"的青花籽料,更是一料难求。

如果你手里有好的墨玉或青花,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种天然的黑白对比,是大自然最神奇的杰作!

写在最后

墨玉作为和田玉中最独特的存在,它的美不张扬,却深沉内敛。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墨玉教会我们的是:美不一定要耀眼夺目,有时候内敛的力量更持久。

玉友们,你们对墨玉有什么独特的理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神秘的黑色精灵!

关注我,每天分享和田玉干货知识,让你的收藏之路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