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6000万方!西南油气田刷新天然气净化纪录

10月13日,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的原料气日处理量数字定格在6000.28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座超大城市三天的民用

10月13日,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的原料气日处理量数字定格在6000.28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座超大城市三天的民用燃气需求。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国内天然气净化厂的单日处理纪录,更标志着我国高含硫天然气处理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能源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这座“净化航母”正以全负荷运转姿态,为冬季保供注入强劲底气

01技术攻坚:极限运行的智慧突破

面对上游气质波动和极端天气挑战,净化总厂创新实施"一厂一策"极限管控方案。通过19次装置异常快速处置,使高磨地区净化装置实现极限运行,川东地区装置保持平稳,最终将日均处理量稳定在5300万立方米高位。

更关键的技术突破来自国内首个"富氧克劳斯"项目的成功应用。这项技术使万州分厂日处理量提升20万立方米,如同给净化装置装上"动力增强器"。同时,通过优化遂宁净化公司酸气后冷器流程,日处理量再增25万立方米,展现出"小技改撬动大效益"的智慧。这些技术创新使得硫化氢去除率稳定在99.99%以上,远超国家环保标准。

02管理创新:全链条协同的效能革命

在资阳分厂,技术人员通过单列装置极限测试持续探索产能边界,为后续增产提供数据支撑。这种精细化运营思维贯穿全流程:通过"预防性维护+预知性维修"模式完成41项预防性检修,使装置可靠性提升30%;创新"五化"检修模式让年度大修提前4天完成,增产超400万立方米。

特别在新建项目上,攻坚团队破解46项技术难题,确保我国首座自主开发的特高含硫净化厂成功投运。通过"场景还原-交叉实训"模式开展510项培训,为资阳分厂单套规模破纪录的装置储备了过硬人才。

03战略意义:能源安全的坚实保障

这座"超级净化厂"的产能突破,直接关联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能源命脉。其处理的含硫天然气经过净化后,硫化氢含量降至每立方米5毫克以下,达到民用燃气标准。目前全厂年处理能力已可满足四川省三分之一的用气需求,在冬季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角色。

随着"三年一修"目标的稳步推进,检修周期延长带来的产能释放效应将持续显现。这种通过管理优化和技术创新挖掘现有设施潜力的模式,为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从5300万到6000万立方米的跨越,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我国能源工业体系化能力的体现。随着冬季保供季的来临,这些净化后的清洁能源将沿着管网奔涌向东,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持续动能。当天然气在净化装置中完成从"粗粮"到"细粮"的蜕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指标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