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广汽“地震进行时”:副总辞职、老将调查与改革博弈

编辑导语:当反腐利剑高悬,当外援与本土势力持续磨合,这家老牌车企能否在阵痛中重生?2025年的广汽集团,像一艘在湍流中调

编辑导语:当反腐利剑高悬,当外援与本土势力持续磨合,这家老牌车企能否在阵痛中重生?

2025年的广汽集团,像一艘在湍流中调整航向的巨轮。年初至今,从大刀阔斧改组织架构,接着旗下品牌猝然换帅,紧随其后是外部“能手”进入又连着全球招聘,最近又有重磅消息——前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被传“带走调查”,这一事件尚未平息,又曝出集团副总严壮立“个人原因”辞职。

这一桩桩一件件单看好似各自独立,但连起来,就像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有人离开,有人上位,有人被查,背后藏着一场关于改革与权力的较量。

冯兴亚的“孤军”与改革困局

严壮立的突然离职并非孤立事件。

作为广汽集团原副总经理,其任期本应持续至2025年底,但“个人原因”的辞职函提前生效。虽然其本人与集团均为表明辞职与坊间传闻“调查”相关,但在此时的节点上离任难免引发联想。有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透露:“基本实锤,提前辞职将身上的相关职务先卸掉。”但具体事宜仍需以官方通告为准。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严壮立辞职前一周,已于2024年低调退休的前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也被带走调查,据悉涉及巨额贪腐。而张跃赛和严壮立都是广汽集团名副其人的“老人”,均在体系内任职30余年,其扎根之深,涉及之广不难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资深高管的相继离场,恰逢冯兴亚执掌广汽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自冯兴亚上任以来其压力与日俱增。根据接近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冯兴亚所面临的挑战不止市场压力,内部既有守成派的惯性阻力,又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暗中角力。原有班底或因理念不合逐渐边缘化,或因“历史问题”悄然退场,导致冯兴亚一度陷入“手下无人可用”的窘境。

为破僵局,他不得不从外部引入新鲜血液,但空降高管的强势作风,又激化了与本土团队的矛盾。一位内部人士曾隐晦评价:“新官带来的不仅是策略,还有看不见的站队。”而上述人士也曾感慨“新官上任的这三把火不好烧,手下没人,执行艰难。”

反腐与换血并行,改革进入深水区

一边是“老将”马不停蹄的“让位”,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招兵买马。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原广汽三菱负责人杨龙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这已经是埃安在今年内两次高层更换。按不具名人士的原话来说就是“埃安现在成了急需解决的‘烫手山芋’”。

同样是9月份,广汽集团官方放出更多高管职位,包含总经理、总会计师、多个副总经理岗位。

有业内人士评价:“年初的组织架构调整,旨在打破传统车企的官僚桎梏;全球招聘营销人才,则剑指新能源时代的市场短板。”然而,任何变革都需代价。高层的频繁换帅以及内部反腐动作,被视为清理“旧势力”的关键一环——毕竟,新能源业务是广汽未来押注的核心,容不得半点拖沓。

当然,除了内部的桎梏,外部的压力也是推动着广汽集团走深度改革这一步的重要因素。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1-8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197014辆,同比下滑18.66%;广汽埃安累计销量154119辆,同比下滑17.31%。另据易车网数据,广汽昊铂今年1-8月累计销量为8992辆,在品牌销量榜处于较低水平。

眼看着曾经同一起跑线的几大汽车集团都在马不停蹄或向前行进或仅从改革攥紧拳头,广汽集团说不着急肯定是假的。

整治广汽集团巨大震荡期之际,9月19日,由广汽集团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启境”品牌正式宣布成立,其定位则是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经过了9个月的调整期,广汽三大自主品牌在不断调整中始终未见起色,启境此刻诞生,其作用不言自明。

广汽集团的2025年,是一场关于生存与蜕变的拉锯战。

冯兴亚的改革之路,既需要直面内部派系的明争暗斗,又需在新能源转型的赛道上抢跑。严壮立与张跃赛的谢幕,或许只是序幕。一位接近广汽的观察者指出:“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那些隐藏在历史账簿里的问题,迟早要被翻出来。”

让人值得期待的是,当反腐利剑高悬,当外援与本土势力持续磨合,这家老牌车企能否在阵痛中重生?答案或许藏在下一轮人事变动与市场表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