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1年华国锋辞职最后一次参加国宴,厨师一道菜令他感动不已

1981年2月4号,钓鱼台国宴上,有个穿着简单的老人,眼泪不停地往下掉。他看着桌上那道很普通的菜,心里头翻江倒海,好长时

1981年2月4号,钓鱼台国宴上,有个穿着简单的老人,眼泪不停地往下掉。他看着桌上那道很普通的菜,心里头翻江倒海,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这天,是他最后一次来国宴了。

这位老爷子,就是要卸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位的华国锋华老。华老的手一直在抖,这道菜就像是把他这一辈子都讲透了。这道菜到底有啥特别?华老又都经历过啥?

【奉献的一生】

1976年9月9号,咱们新中国的大功臣、伟大的革命家毛主席,也是共产党的头儿,在北京走了。这个消息让全国老百姓心里都难过极了,就像心上被压了块大石头。

毛主席快不行的时候,把把国家建设得更好的大事儿托付给了华老。他跟华老说,得实实在在替老百姓办事,碰到难题也别退缩,得努力把咱们中国搞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华老一直把毛主席的教诲记在心里头,毛主席在老百姓心里的位置,那是谁也比不上的。中央做了个决定,说要把毛主席的遗体长长久久地保存下来,还打算建个毛主席纪念堂。

另外,他们还制作出了全球最纯净的水晶棺材,专门用来安放毛主席的遗体。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时,华老是奠基仪式上第一个动土的人,他亲自铲下了第一锹土。

1981年,在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老做了个决定,他说自己不干了,要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位子,不再站在国家政治的最前沿。这个事儿一出,好多人都愣住了,心里头直犯嘀咕。

你得明白,1981年的时候,华老刚好六十岁,按说在政坛上那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候。但华老却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

说实话,看看华老这一辈子,他做的这事儿也就不奇怪了。华老一辈子都在给国家和人民帮忙出力,就连毛主席都夸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华苏铸,大家习惯叫他华老,1921年2月16日在山西交城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他小时候,爸妈就希望他能去学商业管理,以后当个有钱的大商人,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

华老十七岁那年,日本鬼子突然全面攻打中国,到处杀人放火、抢东西。华老心里明白,国家有难,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不管自己的安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交城游击队。

游击队经常对日本鬼子动手,这让华老的身份可能随时会露馅。要是真被发现了,那和华老有关的所有人,都得被日本鬼子给杀了。为了安全起见,华老就让苏铸改了名,叫华国锋。

这个名字后来广为流传,华老当时心里就想着,要当那个带领中华民族对抗日本侵略者,为国家效力的领头羊,他要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倾尽自己的一切。

一年后,华老正式入了党,成了一名令人骄傲的共产党员。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出力。在山西交城那边,现在还经常能听到华老当年勇敢跟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事儿。

华老当交城县委书记那会儿,他忙着壮大革命队伍,带着游击队打赢了好多仗。交城的百姓都说,只要华老在,交城就有盼头。

1948年那会儿,解放大战眼看就要打完了,党中央就安排华老去南方干活,让他当上了晋中地区的宣传部长。华老在晋中那地方干得特别棒。转眼间到了1949年,华老和韩芝俊就喜结连理了。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郑重宣布新中国诞生。那一天,华老心里头那个乐啊,就像开了花儿一样。他脑海里已经出现画面,中国这个大国家,正一点点变得强大。说起以后,华老对咱国家的未来,那是一百个期盼,一百个有信心。

1951年,华老被安排去湘潭县当县委书记了。湘潭县啊,那可是毛主席的故乡。组织上选华老去那儿,肯定是因为他有真本事,能力很强。

1955年夏天7月份,华老先生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会见。这次会面对华老先生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是头一回见到毛主席。见面时,毛主席还跟华老先生开了个小玩笑,说:“你是我家那边的老领导,按理说,我还归你管辖呢。”

毛主席那份随和又幽默的气质,让初次碰面的华老感觉轻松了许多。华老被毛主席那份自然从容、不拘小节的个性深深吸引,心里头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紧紧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

毛主席跟华老聊起了湘潭的发展情况,华老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既不谦虚过头,也不傲慢自大。听他说话的人,心里头都觉得挺踏实。毛主席对华老的表现,那也是相当认可。

这次会面后,毛主席对华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直言,华老是个有想法、有洞察力的好伙伴,可以放手去做事,遇到难题尽管向组织汇报。

毛主席特别地叫上了华老去参加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让华老感到非常意外和激动。要知道,那时候的华老,还只是个小小的县委书记,按常理说是没资格参加中共七大的。

毛主席对华老说,有啥好主意就得拿出来让大家伙知道,互相学习嘛。这次会议人多,你别太紧张。华老听了这话,心里才踏实下来。

不出所料,华老在中共七大的讲话真的挺给力,直接点明了农业发展上碰到的问题,还给出了解决办法。毛主席在会上也是连连夸奖华老,对他的见解很是赞赏。

1958年的时候,中央决定让华老去当湖南省的副省长。在华老做这个副省长的日子里,他一直都特别努力认真地干活。湖南的老百姓们,对华老都是打心底里佩服。慢慢地,华老在毛主席心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了。

毛主席特别重感情,尽管平日里工作特别忙,但他总会想办法抽出空档回老家瞅瞅。每次毛主席要回老家,所有的事情都是华老一手操办的。

经过多次打交道,毛主席察觉到华老这个人特别朴实,干活卖力,做起事来认认真真,毫无马虎,因此毛主席对华老越来越有好感。他直言,华老这样的品质真的很难得。

1962年,华老被党中央挑大梁,当上了湘潭地委书记。可你别看他职位高,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华老老爱往山里田间跑,干啥呢?他就是喜欢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凡事都想着怎么对大伙儿最有利。

华老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想当年他刚到湖南那会儿,跑遍了好多村子镇子,看到大伙儿对卫生这块儿不太上心,他二话不说就开始搞起了农村卫生所。多亏了华老,那时候好多传染病才被控制住了。

华老对农业发展特别上心,现在全球闻名的杂交水稻,多亏了华老当初的大力扶持。想当年,袁隆平爷爷提出要研究杂交水稻时,好多人都觉得他是想瞎了心。

但华老却大力赞成,他告诉袁隆平爷爷尽管放手去做。华老把杂交水稻列为了重要研究项目,给袁隆平爷爷提供了一个能自由发挥的空间。

现在取得的成就全世界都能看到,杂交水稻让中国人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绝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得好好谢谢当年华老的鼎力支持。

华老在水利上的功劳可真不小,他亲自负责了洞庭湖的排水项目,还有韶山的灌溉工程,这些都是他主导建设起来的。现在这些工程还在给后人带来好处呢。

华老的努力和付出,毛主席和党中央都看在心上。因此,华老得到了毛主席的特别栽培,能力逐渐提升,可以挑起更重的担子了。

1970年的时候,华老开始正式在国务院上班了,而且他还得管着湖南省委书记的活儿,这一下子他的任务就多了不少。华老每天忙得团团转,经常得干到很晚很晚,他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啥事儿都不放过,都要处理得妥妥当当的。

没多久,华老就升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总理离世后,国务院的工作得找个稳重靠谱的人来接着干,于是党中央就挑中了华老,让他暂时代理总理的职务。

1976年9月份,毛主席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连站起来走几步都费劲。他把华老叫到跟前,直接跟他说:“我对你一直都很放心,你就继续稳稳当当的做事,我肯定你能把事情办好。”

这些话对华老来说是极高的赞扬。华老瞧见毛主席那副虚弱的模样,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真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他向毛主席保证,说啥也不会让主席失望,一定会把工作给漂漂亮亮地完成好。

1976年9月9日那天,毛主席安静地离开了我们。虽然毛主席的身体不在了,但他的那种精神力量,会一直刻在咱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一代一代往下传。

【功成身退】

华国栋接过了毛主席肩上的责任,他立马动手,把当时乱糟糟的局面给稳住了。对那些棘手的问题,他下手快狠准,一一解决。就这样,华国栋带着新中国,又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77年夏天7月份,华老挑大梁,主持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会上,小平同志发表了很关键的一番话,这番话给后来的改革开放铺好了路,打下了很牢靠的基础。

1978年11月,小平同志提出了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要搞改革开放。这一决策,直接让新中国的经济坐上了快车道,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华老可是没少出力,一直都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瞧着国家日益强盛,各项工作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不少年轻干部也开始独当一面,华老心里头便有了退休的念头。

1981年2月4日晚上,正好是除夕夜,那天晚上还有个国宴。华老呢,他不太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原本不打算去参加。但邓颖超多次邀请他,华老觉得不好意思再拒绝邓颖超的好意,最后还是出席了国宴。

现在,大伙儿都心照不宣,华老眼看就要离职了,还明白一个理儿,要不是邓颖超出面请,华老一般不会轻易站出来。

华老一来,大家都乐开了花,都赶忙围过来,争着跟华老说新年好。华老看到大家这么热情,也拿起酒杯,打算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除夕。

这时候,服务员专门给华老上了一盘菜。掀开盖子,嘿,里面竟是盘简简单单的煎鸡蛋,不过奇怪的是,这鸡蛋里居然没有蛋黄。

国宴的菜单那可都是精心挑选的,像煎蛋这种家常菜,平常时候根本不会出现在餐桌上,菜单列表里也找不到它。这该不会是厨房的工作人员弄错了吧?

华老一瞅见这道菜,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其实啊,华老平时在吃的方面挺随意的,厨师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不挑不拣。可大家后来发现了个小秘密,那就是华老特别偏爱那种没有蛋黄的煎蛋。

有个国家领导人,他不吃那些高级的山珍海味,偏偏对简单的煎蛋清特别偏爱,这真的挺接地气的。厨师心里琢磨着,想让这位领导人再尝尝他亲手做的煎蛋清,所以,就有了桌上这道菜。

华老心里明白,这顿饭是厨师们特意为他准备的,心里头暖洋洋的。国宴一结束,他就直奔后厨,跟那儿的工作人员一一道谢。他开口说道:“真心感谢大家,你们的心意我收到了!”

华老出席了那次国宴,之后就再也没参加过。没多久,他便放下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重担,选择回到家中,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

【晚年生活】

华老退休后就留在了北京,和韩芝俊一起过日子。他特别喜欢种菜这事儿,以前上班太忙,根本顾不上。现在好了,华老把家里的菜地又好好整理了一番。

那些照顾过华老的人都说,华老为人特别朴实。他其实并不想让中央专门派人来照顾,但规矩就是规矩,必须得有人来帮他料理日常生活。

华老家那叫一个干净利索,就摆着几件老物件家具。衣服破了,他从不急着换新,而是拿针线缝缝补补,照样穿。家里的家具也是,坏了就先琢磨着怎么修,修好了继续用,实在没法修了,才考虑换个新的。

大家聊起华老和他妻子韩芝俊,都说他们感情特别深。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一起散步,一起照料菜园子,对人也很随和,没一点架子。有时候,工作人员下班晚了,华老还会热情地留他们在家里一起吃饭。

韩芝俊和华老平时吃得挺朴素的,不过要是跟工作人员一起吃饭,那餐桌上就会多出几个菜来。华老夫妇特别热情,会不停地给大家伙儿夹菜,嘴里还一直念叨着让大家多吃点儿。

华老到了晚年,有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两次去毛主席纪念堂。一次是为了庆祝毛主席的生日,另一次则是为了纪念毛主席的逝世日。无论天气如何,华老都会坚持前往,表达他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亲自去看望毛主席。

华老后来之所以能有那么显著的成长,全靠毛主席的悉心指导。他经常会回想起毛主席跟他讲的每一句话,这些话一直鼓舞着华老,让毛主席的形象深深留在他的心里。

2007年12月26号那天,华老又一次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那时候,他已经8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想想当年,他还是个在交山县闹革命的小伙子,转眼间就成了满头白发的老爷爷。

华老凝视着毛主席的遗像,那面容生动得就像主席还在那儿,好像下一秒就会起身,拉着他的手一起讨论国家的重要事务。华老心里一阵感慨,他完全没料到,这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竟然是最后一次与主席“相见”。

2008年8月20日,华老安静地走了,他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发展卖力,真的付出了很多。华老所做的这些,大伙儿都不会忘,历史也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华老这辈子,真是活得精彩又拼劲十足。他把自己最好的日子全给了中国,到老都保持着那份简单和实在。华老,您的一生让人敬佩,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