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看似荒诞不经的尝试,却意外的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669年,德国汉堡一男子,为了提炼黄金,竟熬煮了6大桶尿液(约5500升),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跟傻子一样,结果也可想而知,黄金没有被提炼出来。
然而,这次提炼黄金的过程,却意外的让他发现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价值或许比黄金“价值”还高。
17、18世纪的欧洲,存在大量的炼金狂热者,他们企图通过合成各种金属物质,或者从自然界各种物质中提炼出黄金。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炼金师们穷极一生,也无法从其他物质中提炼出黄金,这些炼金师中,有些默默无闻,有些名气极大,例如牛顿,就曾花费巨大的精力在炼金这项“伟大事业”中;而有些炼金师,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今天这位“炼金师”就是这样一个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人,他生活在17世纪的德国,名叫亨尼希·布兰德(Hennig Brand),其出生在德国汉堡,元宝呢是一名玻璃制造厂的学徒,后来与党当地富家女结婚,进而成为一名商人。
成为一名商人后,布兰德那颗不安分的心始终得不到满足,总想在那场热闹的炼金浪潮中成为那个幸运儿,成功的炼出黄金。
布兰德虽然想炼金,但是在当时无数人已经为此失败,他想另辟蹊径,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炼金之路。在一次上厕所的时候,布兰德看着自己排放出来的尿液,就突然灵感迸发,既然尿液的颜色偏金黄色,而黄金的颜色也是金黄色,那么是否可以从尿液中提炼出黄金呢?
与大多数人不同,布兰德是一个行动派,在产生这个想法后就付之于行动,当然,他也知道,想要从尿液中提炼出黄金,必然需要海量的尿液,仅仅依靠自己和家人的远远不够。
那么怎么办?才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尿液呢?
最终布兰德把目光瞄向了当时的德国军队,他以金钱为诱饵,说服军官帮忙收集士兵的尿液,最终收集6大桶,将近5500升左右。
在收集到足够的原材料后,布兰德就购买了一个大锅,把这些尿液全部倒进大锅中熬煮,他试图蒸发水分来提取其中的黄金。
为了避免天气变化而影响提炼的过程,因此布兰德选择把这项工作安排在室内,而在当时能够放下这种大锅的地方不多,最终在说服当地的教堂后,把这项工作安排在教堂中。
在熬煮的过程中,那种气味就可想而知了,一边是沸腾的巨锅中翻腾着颜色逐渐深沉的液体,其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教堂的各个角落中。
为了避免糊锅,因此在炼制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搅拌,这个画面简直不敢想象了。因此,想要从尿液中提炼出黄金,不仅是一个体力活,还是需要强悍的心理抗压能力。
在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后,锅中的尿液最终变成了一种浓稠的糊状物,在继续对这些糊状物加热后,最终得到一种红色的油状液体(期间加入沙子、木炭、石灰石等物质)。
当布兰德把这种液体放到水中冷却后,它在逐渐冷却后变成白色固体,而当布兰德把这种白色物体拿出水面接触到空气后,却发出了蓝绿色的幽光。
虽然没有炼制出黄金,但是布兰德知道,自己这是炼制出了一种没有听说过的全新物质,布兰德根据这种物质的特性,散发出来蓝绿色的幽光,把其命名为“冷夜光”(icy noctiluca),后来,把这种物质正式命名为磷(phosphorus),拉丁语为“发光体”。
这件事虽然充满了戏剧性,布兰德的本意是利用尿液的颜色与黄金的相近,期望以此提炼出黄金,却最终提炼出白色的固体物质。
这种行为看似荒诞,但是这个无疑推动了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因为这是有记录以来,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手段,成功获得一种新的物质。
而其之所以被记录下来,主要是太过令人匪夷所思了,在当时的汉堡,我想这件事情几乎人尽皆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磷与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在当时没有这样的概念,在布兰德看来,磷还不是炼制尿液的最终形态,他还想继续把磷炼制下去,期望得到其梦想中的黄金。
然而,这是一条死路,布兰德最终的结局也说明了这点,最终,布兰德在资金耗尽之后破产,不得不将炼制磷的配方卖给他人。
让布兰德想不到的是,磷在当时作为一种新的物质,其价值不比黄金差,当磷的炼制技术传到英国后,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Robert Boyle),利用磷易燃的特性,把磷涂抹在木条上,最终发明了火柴。在这个过程中,其攫取的财富已经无法想象,远远超过用尿液炼制黄金的价值了。
另外,磷还在农业中被制成化肥,极大的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可以说掀起了一股农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地球人口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其正面价值,还是间接价值,磷的价值也远远超过了其发现的同等黄金价值。但是,谁能想到这一切都是起源于一场荒诞的炼金过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