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豹纹岩石”:火星生命的化学密码2025年9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的古老河床(奈雷特瓦河谷)钻取了一块名为“蓝宝石峡谷”的岩芯样本。这块岩石表面布满毫米级的斑点群,形似“豹纹”和“罂粟籽”。经仪器分析,斑点边缘富含铁、磷和硫元素,中心则含铁、硫化合物。
关键突破点在于:这种化学组合与地球微生物代谢产物高度相似——磷是DNA骨架元素,硫参与能量循环,而铁在缺氧环境中常被微生物用作“能量电池”。科学家推测,这些矿物可能是远古微生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后遗留的“化学化石”。
二、宜居环境的拼图:水、能量与有机碳样本所在的“布莱特·安杰尔角地层”为黏土质泥岩,形成于约37亿年前的湖泊沉积环境。岩石中同时检测到三大生命支持要素:
地下水痕迹:白色硫酸钙脉状结构,证明液态水曾渗透岩层;
能量来源:红色赤铁矿条纹及硫化物,暗示存在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化学能;
有机碳富集:与铁、磷矿物共生,类似于地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副产物。NASA科学副局长尼克·福克斯指出:“这可能是迄今最清晰的火星生物特征信号。”
三、科学争议:生命还是非生命过程?尽管发现振奋人心,NASA仍持谨慎态度:
支持生命假说:斑点结构未经历高温改变(如火山活动),符合地球低温微生物成矿模式;
非生物可能性:无氧环境中的自然化学反应也可能生成类似硫化物。国际团队在《自然》杂志的评论中强调:“需在地球实验室通过同位素分析确认碳源是否源自生物。”当前发现仅达到“潜在生物特征”级别(外星生命置信度量表第1级)。
四、未来挑战:样本返回计划与火星殖民意义为验证猜想,火星样本返回任务成为关键:
NASA与欧空局计划2035–2039年间取回“毅力号”已封存的30份样本,但110亿美元预算面临美国国会削减风险;
若证实为生命遗迹,将改写地外生命认知,并为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蓝图(2050年建立基地)提供生态改造依据——远古微生物可能参与过火星元素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