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原来是左耳情话,右耳指令更适合

你有没有遇过这种事儿:刚跟朋友说周末聚餐定在巷尾那家火锅店,转头他就挠着头问你刚才说哪儿来着。跟同事交代完下午要带的文件

你有没有遇过这种事儿:刚跟朋友说周末聚餐定在巷尾那家火锅店,转头他就挠着头问你刚才说哪儿来着。跟同事交代完下午要带的文件,到点他还是空着手来。这时候免不了调侃一句你这真是左耳进右耳出,以前总觉得这就是句玩笑话,直到翻了些脑科学研究才发现,这话里还真有着大脑的小规律,从声音怎么进大脑,到记忆怎么留,甚至还有个右耳优势的现象,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到底能听进去多少。

仔细想想大脑处理声音的过程,会发现左右半球其实各有擅长。左脑更像个逻辑派,处理语言、分析道理这些需要动脑子的事儿,它最拿手。右脑就偏感性派,情感、直觉,还有音乐里的旋律和节奏,都归它管。大脑和身体还是交叉管理,左脑管着右侧身体,右脑管着左侧身体,所以右耳听到的声音,会先传到左脑。这一下就让右耳在接收指令、听那些需要理清逻辑的信息时,比左耳更灵光,也就是科学家说的右耳优势。

之前有研究人员做过个特别生活化的实验,跑到喧闹的夜总会里,随机找路人借香烟。一边记着是对着对方左耳说还是右耳说,一边默默统计成功率。结果挺意外,对着右耳提请求的成功率,居然是对着左耳的两倍。这就说明,右耳听到的话,确实更容易被大脑接住,也更让人愿意去执行。但右耳也不是什么声音都偏爱,要是想跟人说点暖心的话,比如夸夸对方新发型好看,或者安慰情绪低落的朋友,对着左耳说可能效果更好。有实验专门测过,人们对从左耳听到的情感类词语,记得比从右耳听到的更清楚,毕竟右脑管情感,左耳的声音先到右脑,对接起来更顺畅。

那为啥有时候别人刚说完的话,转个身就没印象了?这就得说说听觉记忆的小缺点了。爱荷华大学专门做过记忆对比研究,把视觉、触觉、听觉放在一块儿测,最后发现听觉记忆真是最不抗造的那种。刚听到的内容,才过4到8秒,在脑子里就开始慢慢变淡,要是等一个小时再回忆,能记住的更是少得可怜。不像我们看到的画面、摸过的东西,能在脑子里留更久。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用心听,是听觉信息本身就容易溜走,没及时抓住就忘了。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状态:自己在脑子里琢磨事儿,比如想等下要不要加个餐,刚才那句话是不是说重了,这时候别人在旁边说话,就跟没听见一样,回过神来只能尴尬地问你刚才说啥。这其实不是故意走神,上海纽约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找到了原因,当我们在脑子里想象自己说话的声音,这些内部声音会和外界的声音抢大脑里的听觉皮层。听觉皮层被内部声音用累了,再处理外界声音时就没那么有力气,所以外界声音听起来会变轻,自然就像没听进去一样。

知道这些大脑的小规律,生活里其实能派上不少用场。想让家人、同事听进去你的建议,比如明天出门记得带伞,就对着他的右耳说,左脑处理语言更顺,接受度会更高。要是想跟伴侣说点甜话,或者安慰情绪不好的朋友,对着左耳说,更容易触动右脑的情感区,效果会更。有重要的信息怕忘,光靠听肯定不够,最好边听边拿笔记下来,或者多看几遍相关的文字,用眼睛和手的动作帮着记,这样能补上听觉记忆容易忘的短板。

不过得说清楚,这些现象并不是绝对的。神经外科专家就解释过,听觉神经在脑干那个位置,是双侧投射的,整个传递过程比右耳直接连左脑要复杂得多。我们说的右耳优势、左耳记情感,更多是从大多数人身上观察到的趋势,每个人的大脑反应不一样,当时的环境吵不吵、注意力集中不集中,也会影响效果。所以不用太较真,知道这些小技巧,偶尔用用帮自己省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