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卢欣妤:《春有花、冬有雪,心有善:5 句佛家禅语里的通透活法》

佛家禅语:藏在四季、日常里的通透智慧,读懂少些纠结佛家禅语从不晦涩,往往藏在自然景象与生活小事里 —— 春有花、冬有雪,
佛家禅语:藏在四季、日常里的通透智慧,读懂少些纠结

佛家禅语从不晦涩,往往藏在自然景象与生活小事里 —— 春有花、冬有雪,爬山遇荆棘,寻常种菜浇水,都能引出待人处世的通透道理。

这 5 句禅语,读来静心,细想却能解生活的不少困惑。

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句禅语出自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颂古五十五首》,也是流传最广的禅语之一,核心藏着 “平常心是道” 的真谛。

四季本就各有其美:春天百花绽放,秋天明月皎洁,夏天凉风解暑,冬天落雪静谧。

可很多人总觉得 “春天多雨烦人”“冬天太冷难熬”,其实不是季节不好

而是 “心头有闲事挂碍”—— 纠结着没完成的工作,烦恼着与人的矛盾,焦虑着未来的未知,便看不见眼前的花开、耳边的凉风。

真正的 “好时节”,从不是等 “没烦恼的时候”,而是学会 “放下闲事”:

下雨时听雨打窗台的声音,天冷时喝一杯热茶,哪怕日子平凡,只要心头无执念,每一刻都能活出安稳与惬意。

2. 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爬山时弟子遇险,本能抓住身边的荆棘,却被尖刺划伤 —— 禅师的话,看似说荆棘,实则点透了 “依附” 的学问。

荆棘的特性,是本身无骨,只能依附草木生长,却偏生满尖刺,看似能 “抓得住”,实则会 “伤到人”。

就像生活里,有人总想着 “依靠别人走捷径”:

依赖脾气暴躁的人撑腰,最后反被迁怒;

依赖不靠谱的人办事,最后落得麻烦;

依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徒留失落。

真正的 “依靠”,从不是 “抓着看似能救命的荆棘”,而是选对可托之人、可靠之事 —— 就像依附大树能遮荫,依附良友能安心,别把希望放在 “本就会伤人的存在” 上,才不会自讨苦吃。

3.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这席话戳破了一个真相:

“苦” 是世间常态,无人能免。

有钱的人,愁财富的保值、人情的虚假;

没钱的人,愁生计的窘迫、日子的拮据;

忙的人,累于奔波、分身乏术;

闲的人,困于无聊、内心空虚。

可 “苦” 的重量,往往取决于人的心态:

越觉得 “苦熬不下去”,越会被痛苦裹挟,甚至放大委屈;

若能把 “苦” 当成 “磨练”—— 没钱时磨练攒钱的能力,忙时磨练高效做事的本事,闲时磨练静心的功夫,苦就成了 “成长的垫脚石”。

就像茶要熬煮才出香,人要经点苦才懂事。苦不是惩罚,而是让我们在熬过去后,更懂珍惜甜、更能扛事的修行。

4. 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僧人问的是 “无执” 的禅意:大雁飞过天空,影子落在寒水里,可大雁从没想过 “要留下痕迹”,水也从没想过 “要留住影子”—— 这是不是悟透了禅?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 “是” 或 “不是”,反而说 “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两岸的芦花像雪一样洁白,江水映着秋日的天空,一切都那么自然:

芦花不会刻意变白,江水不会刻意映秋,就像大雁飞过不留痕、寒水映影不恋影,真正的禅意,从不是 “刻意追求无执”,而是 “活在当下,不纠结、不执着”。

生活里也是如此:别执着于 “过去的遗憾”(像雁影沉水却想留住),别纠结于 “未来的担忧”(像大雁未飞却想留踪),像芦花映秋、江水载天那样,顺其自然,便是自在。

5.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用 “种地” 喻 “修心”,是最朴素也最透彻的禅理:土地的养分有限,种满蔬菜,杂草就没了生长的空间;人心的容量也有限,装满善意,恶意就难有滋生的余地。

看到别人成功,别生嫉妒(恶),而是真心祝福(善);

别人有小过错,别揪着不放(恶),而是包容提醒(善);

朋友有难处,别袖手旁观(恶),而是帮衬一把(善)

—— 这便是 “成人之美”,也是 “容人之德”。

与人相处,从不是 “比谁厉害、比谁占先”,而是 “用善念暖人,用包容待人”:

你种下善的种子,不仅能净化自己的内心,也能让身边的关系更温暖。

就像地里的菜越长越茂,杂草自然就少了;

心中的善越来越多,恶念自然就淡了。

禅语不是 “玄学”,是生活的 “清醒剂”

这 5 句禅语,没有讲深奥的佛理,只借四季、爬山、种地这些日常事,告诉我们:

平常心看四季,便有好时节;

选对依靠,才不会自讨苦吃;

把苦当磨练,便少些抱怨;

不执着得失,便多些自在;

心中存善,便少些纷扰。

禅,从来不在寺庙的高墙里,而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里 —— 读懂这些禅语,不是要 “出家修行”,而是要在寻常日子里,多些通透,少些纠结;多些善意,少些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