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曾经保卫我们蓝天的退役战斗机,最后都去了哪里?答案可能让你意外——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一个看似普通的机场,竟然停放着超过3000架退役军机。这里不是战场,也不是博物馆,而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飞机养老院"。

这个神秘基地的正式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余飞机储存中心",但航空爱好者更喜欢叫它"飞机坟场"。为什么选在鲁山?
原因有三:气候干燥(减缓机体腐蚀)、地形平坦(节省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地处中原腹地(战略安全)。和美国著名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一样,这里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航空器封存技术。
走进这片占地2680亩的场地,你会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歼-5、歼-6、歼-7、强-5等退役战机整齐排列,延绵到天际线。

工作人员像照顾老人一样伺候这些"功勋战士":给座舱贴防晒膜、给进气口装防鸟罩、给起落架套保护套。最关键的是——每架飞机都经过"抽血手术",即放尽所有燃油液压油,注入专用保护油膏。
你可能要问:直接拆解卖废铁不行吗?其实这些飞机藏着三大价值。一是"零部件二次使用"——同型号现役战机需要零件时,这里就是最大的备件库(一架歼-6能拆出2000多个可用零件);
二是"战时预备":经过3个月整备,30%的封存战机可重新升空作战;三是"教学教具":各地航校的教练机、博物馆展品多来源于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歼-6战机。这个曾在国土防空中立下不朽功绩的战功,现在有2000多架在此安度晚年。它们中的很多被改造成无人机靶机,在最后岁月里继续为新型导弹提供实弹测试目标。这种"老骥伏枥"的结局,或许是对功勋战机最好的致敬。
鲁山基地的存在,折射出中国军队的务实智慧。不同于某些国家直接废弃的处理方式,我们选择让每架战机发挥余热。现在这里已部分对外开放,那些带着弹痕的老飞机,正无声地向年轻人讲述着共和国的空天记忆。

当你再次听到战机呼啸而过时,或许可以想起——即便有一天它们老去,也会在某个地方获得尊严的归宿。这种物尽其用的哲学,何尝不是中国式智慧的体现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