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对伴侣有很多期望是正常的吗?如果这些期望无法实现该怎么办?婚姻心理学告诉你答案!

几乎所有人在迈入婚姻关系之后都会对伴侣展开很多美好设想,这种设想慢慢内化成为一种期望,我们期待伴侣能够按我们所想的方式对

几乎所有人在迈入婚姻关系之后都会对伴侣展开很多美好设想,这种设想慢慢内化成为一种期望,我们期待伴侣能够按我们所想的方式对待自己,希望对方和对方建立起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最近就有网友讲述了她对伴侣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丈夫每天下班立刻回家。休息日不要出去干别的,就和我在一起。我觉得结婚了就应该配偶才是第一位,其它一切杂七杂八的社交(父母亲人除外,我说的是朋友关系)有没有无所谓。不可以单独出去旅游。如果有应酬必须给我发位置,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

我还希望他能够什么都听我的,就比如说他开车单手扶方向盘,下楼梯玩手机,骑电车闯红灯,在冰上钓鱼,这些我都觉得不安全,我肯定会要求他改正,我希望他说一次就马上改,知道我是关心他为他好,不要和我抬杠。

补充,我自己基本就是这么做的,我从小就比较宅,平时也不怎么喜欢出去玩,下班回家,不是没有朋友,但是结婚了我就主动疏远了,我不觉得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也不是不上班,另外我的业余爱好基本都能在家做(比如玩计算机,看视频)就算出去,我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也是第一选择和配偶出去,不会想要和其他人出去。

我想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我的这些真实期望?”

你当然可以对伴侣有期望,但想要让婚姻关系变得舒适且可持续,就必须明白这些期望在现实层面有“不被实现”的可能性。你永远无法用爱来捆绑对方的自由意志,奢望将所有期待强加在伴侣身上,还不考虑他本人的需求。

在婚姻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对伴侣的言行表现有期待,这种期待一般源于我们对一段关系的需求、自己的性格和偏好、对婚姻生活长久以来的理想化模版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他人的真实期望。

但有期望是一回事,如何协调这些期望又是另一回事,一个人的期望如若不能在婚姻关系里被正确安置,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徒增彼此隔阂,甚至直接摧毁这段关系。

究竟如何找到满足自身期望和维系婚姻关系之间的平衡呢?你必须做到如下这三点:

01了解对方如何看待你的这些期望

你的这些期望单拎出来看似都非常“政治正确”,不管是要求伴侣出门报备、还是以婚姻生活为主、听从你的安全建议等等,看起来条条都是在为他和关系发展做考虑,并且也不是非常难达到的事情,所以你在陈述这些期望的时候也表现得很理所当然,因为你觉得一个合格的伴侣就应该做到这些,你不认为你的期望有多偏离实际,甚至还从自身角度出发做了“先行示范”,表示这些要求自己都可以做到。

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视角始终局限在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婚姻是一个由双方共同构成的系统,你只看到了自己的期望,并默认对方有满足这些期望的义务,但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忽视了对方在这段关系里的感受和需求。

首先对方并不是你,这就意味着他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等都会和你有差别,你说自己可以做到在结婚后远离朋友,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在家里完成,正因为如此,长时间和伴侣宅在家里对你来说本身就是容易的,是符合你自身性格和需求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委屈和压抑自己就能轻松做到这些事情,但你的伴侣和你不一样,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更是千差万别,你不能拿着“我都能做到”的这套逻辑去要求对方。

如果对方就是一个喜欢社交和户外活动的人,对他而言,待在外边和朋友一起吹牛聊天才是他更喜欢的、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那么此时,他的期望可能是希望你能够出门陪他参加各种活动,融入他的社交圈子,而把自己关在家里陪你一起对他来说才是压抑自己本性,让自己感到难受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谓的期望就成了对他单方面的控制和打压,这就为婚姻矛盾埋下了巨大隐患。

婚姻中,不要太轻易用“推己及人”的方式想象对方的需求,你不能因为自己觉得这些事情很容易,就默认对方也能轻易做到这些事情,不管你多了解对方,都不能代替他去感受和生活,所以你的期望不能只局限在你的世界里,而应该和对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对方来衡量这些要求的可行性。

单单把自己的这些期望摆出来让旁观者审判它的合理性,或者从自身的角度去印证它的简单和容易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在这整个过程中,你最应该关注的是那个要切实去满足你这些期望的人,了解他是不是真的喜欢做这些事情,他对待这些要求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的真实期望只是单方面满足自我需求,而忽视了伴侣的感受,那么即便对方遵从了这种模式,它也是在压抑自我的情况下做出的,不仅无法长久持续下去,也会逐步损害你们之间的关系,让你的快乐变成对方痛苦的回忆。

02搞清楚自己的这些期望究竟从何而来

很多人对婚姻的期望其实和自我经历及性格模式息息相关,她们对伴侣的要求与其说是一种理想化期望,不如说是对自身匮乏面的填补,当一个人总是逃避自我课题,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就会不可避免的对他人产生过强的控制欲。

细看你对伴侣的这些期望,诸如要求对方下班立刻回家、休息日一直和你待在一起、把配偶放在第一位等等,其实都彰显了你内在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伴侣陪伴和认同的特质。当你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和安定的感觉,无法建立起自我价值时,就很容易把婚姻和伴侣当成那颗救命稻草,希望从对方的陪伴和重视中得到安全感,进而获得内在的平静。

正因为如此,你才会对伴侣的生活展现出一种过度的控制欲,因为你把自身价值和对方紧密绑定,把对方当成填补你内在匮乏的唯一方式,所以你才会要求对方时时刻刻都和你待在一起,渴望和对方建立起一种“共生”般的紧密联系,这本质上是因为你自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尽管你有很多兴趣爱好,但依旧无法填补你那颗匮乏的心。

但这种试图通过让对方的生活完全围着自己打转,让对方的言行完全听从自己指挥来获得安全感的方式明显是徒劳的,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意志的人来说,他都不可能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身上,这既不现实,对个人身心而言也不健康;另一方面,依靠外源来填补匮乏本身就是饮鸩止渴,就算伴侣完全符合你的期待,你也没办法获得全然的安全感,因为你的内在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你依旧会带着这种思维路径在关系里找到其它不满的点。

所以,在要求对方满足你的真实期待之前,你得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这些期望究竟来自何方,它揭示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底层需求,只有当你搞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你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的要求对方给予一些本该由你自己去努力获得的东西,这样不仅无法实现你的最终目的,也会让关系承受不必要的损耗。

03换位倾听和支持对方在关系里的期望

很多人一进入婚姻关系,就会自动把对方放在一种“工具人”的角色上,认定对方有满足自身需求的义务,这是非常傲慢且自我中心主义的。

事实上,一段关系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关系中的两个人都要有理解和支持彼此的意愿和觉悟,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让对方拼尽全力讨好自己,坐等对方的付出。

同样的,当你对伴侣产生了一系列期望,期待对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时,你也应该意识到,对方此时一定有和你类似的想法和需求,他也会对你有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所以要想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满足你的需求,为你做出妥协和让步,你首先得去积极了解对方的期望,了解他对你和这段关系的要求,然后衡量自己能不能率先做出妥协和让步。

好的关系不是让某一方做高位,而另一方则需要不断围着对方转,以对方需求和感受为第一优先级,好的关系应该是你们共同作为平等的个体,都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积极沟通,互换彼此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在这中间找到一个让彼此都快乐的平衡点,让这段关系里充斥着积极愉悦的体验,而没有哪一方需要委屈或者压抑自己来促成另一方的快乐。

所以当你在审视自己的真实期望合不合理,该不该被满足时,除了要代入对方的视角去看待这些要求,也要主动觉察这些期望背后的内在需求,然后去和对方在沟通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对彼此都利好的平衡点,在婚姻关系里,一种期望该不该被满足不是从外界赋予它的合理性来论断的,而是身处这断关系里的你们二人来共同决定的。

换句话说,只有那些真正被对方接纳并且可持续的期望才是能够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发展、给你带来幸福的期望,而如果一种期望既背离了对方的感受,也遮蔽了自己的核心需求,那么固守着这些期望无疑是在白白的自我损耗,既伤害自己,也对关系无益。

好的期望永远立足于现实之上,当你们足够了解和尊重彼此,自然就会在众多理想化图景中筛选出最容易让你们获得幸福的那幅,说到底,期望不是拿来束缚任何人的,期望只是让你们都能够在关系里更自如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