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直接回应了网上 “做慈善大方,对员工苛刻” 的质疑,一句 “慈善用的是我个人的钱,不是公司的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这位又有 “中国首善” 又有 “玻璃大王” 头衔的企业家,这次算是正面接下了缠了好久的争议。
他把个人行为和企业经营的线划得清清楚楚:捐款是从自己口袋里掏的,跟福耀集团的钱没关系;作为老板,他得先保证公司有竞争力、能扛风险,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还首度说,福耀 4 万名员工月均工资差不多 1 万,比行业水平高,只是 “不能高太多”, 既要让员工拿得舒心,也得留着力气应对经营里的风浪,这账算得实在。
在曹德旺眼里,企业家干的本就是 “风险活”,每天都得盯着各种麻烦。“要是把利润都分了、拿去发福利,既扛不住风险,也没法跟股东交代”,这话听着实在,哪能光顾着眼前痛快,不管公司的长远发展?
他还说过,企业家得先立德再建功,不是光有钱的 “土豪”,要让国家因你更强、社会因你进步、人民因你更富足,这格局可不是一般大。
别光盯着工资,福耀还有不少 “藏着的” 福利:员工有困难能申请资助,家里人得重病了公司也会帮衬。
这些事外人很少知道,却是真真切切的关怀,凑一起就是套挺全的员工保障体系。
面对网上的质疑,曹德旺倒看得开,说很多信息是 “断章取义凑出来的”,还笑称 “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不管”。这份豁达,估计是常年在舆论里摸爬滚打练出来的。
可到了慈善上,他又特 “舍得”,把捐款比作 “割自己的肉”,坦言 “谁掏钱不心疼?就看能割多久、敢不敢疼”。即便这样,他还坚持做,就为了 “让社会更和谐”。
既舍得 “割肉” 做慈善,又把员工的饭碗和保障想得周全,连企业风险都算得明明白白,这样的 “玻璃大王”,哪是一句 “苛刻” 就能概括的?
说到底,人家是把 “个人善” 和 “企业责” 分得清、做得实,这样的企业家,才让人觉得靠谱啊!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