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在郑州大学隆重举办。与此同步,一场以“非遗赋能·创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原工美非遗展示活动也拉开帷幕。该活动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的鼎力支持。活动特邀30余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带来涵盖22个品类的千余件展品。作为大赛的重要文化配套,此次展示将千年匠心与青年创新精神巧妙融合,相得益彰,为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创新盛会,注入了深厚而独特的中原文化底蕴。


展示现场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及工艺美术精品。国家级非遗张俊涛灯笼、国家级非遗王红瑞浚县泥咕咕、省级非遗张军银饰、张艳香包、市级非遗汤红伟汤氏古琴、魏冬梅汴绣、郭自敏郭氏砖雕、木版年画任涛、宋文化复制漆器季应钦、手鞠球吴书涵、宋式茶食马海燕等非遗和工艺美术项目集中亮相。


张军(银匠张)带来精雕细琢的银饰作品,展现传统银匠技艺的细腻与精致;季庆钦的漆器光泽温润、纹饰典雅,展示了中原漆器的独特韵味。吴书涵的手鞠球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展现了传统手鞠球工艺的精巧与雅致; 马海燕现场制作宋式茶食,茶香与点心的精致搭配,重现了宋代文人雅集的生活美学。


张俊涛的灯笼工艺精巧、造型多样,呈现了传统灯饰的艺术价值;魏冬梅现场演示汴绣技艺,一针一线间勾勒出中原文化的灵动之美。

汤红伟的古琴演奏悠扬婉转,让观众沉浸在中华传统音乐的意境之中;任涛现场演示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


一场非遗盛宴,让中原文化魅力触手可及。作为大赛的亮点文化活动,中原工美非遗展示不仅为全球参赛青年打开了一扇领略华夏风韵的窗口,更构筑了一个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舞台。“这比任何书本都来得震撼!”许多海外青年选手兴奋地表示,这次沉浸式体验让他们真正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深度。展望未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王晓予擘画了更宏大的蓝图,“非遗进校园”将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使命。学院将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非遗之花在校园中常开不败,持续激发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展示与大赛的开幕,更是一场连接文明传承与未来发展的深刻对话。它向世界昭示,最古老的智慧可以催生最前沿的创新,最传统的艺术亦能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对此,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表示,省、市两级学会将作为坚实后盾,全力配合学院,共同将这项事业推向新高度。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王晓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在省工美学会副秘书长刘新丽的陪同下,同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专家顾问、河南省民协副主席汪振军,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潇等嘉宾一同莅临指导,与非遗传承人和师生们共同探讨非遗的当代价值与传承路径。专家们对此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为高校美育教育和非遗活态传承搭建了绝佳的桥梁。

在郑州大学这片沃土上,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轻盈交织,东方的韵味与全球的视野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传统与创新的双向奔赴,必将激发出更多青年学子的创造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供稿: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