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北“地下天然气银行”四库同时注气,日存500万立方米备战寒冬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的温吉桑储气库群近日迎来重要里程碑。这座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正式实现温西一、温八、南湖、丘东4座储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的温吉桑储气库群近日迎来重要里程碑。这座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正式实现温西一、温八、南湖、丘东4座储气库的25口注气井同时注气,日注气量达到500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气地下储运系统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作为国家、自治区和中国石油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温吉桑储气库群利用枯竭气藏改建而成,设计总库容56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0亿立方米。

储气库群就像天然气的“地下粮仓”,对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戈壁荒漠之下,天然气“粮仓”正在加速蓄能,为西气东输管道沿线下游城市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01 储气库群建设历程与战略地位

温吉桑储气库群的构想始于2010年,当时吐哈油田开始研究储气库建设可行性方案。

八年后(2018年10月),温吉桑储气库群前期建设项目部正式成立,拉开了西北地区储气库建设的序幕。

温吉桑储气库群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东邻哈密市、西望乌鲁木齐,西气东输管道从油区北部穿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从布局来看,该储气库群包含温西一、温八、南湖和丘东四座储气库。建设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温西一储气库作为一期工程于2021年启动建设,2022年投入运行;温八储气库作为二期工程2023年启动建设,当年即投入运行,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注气”的“三个当年”建设目标。

2025年4月24日,南湖和丘东两座储气库正式开工建设,被列为三期工程。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建设,这两座储气库于2025年9月27日成功投产。

这种分阶段建设的策略不仅分散了风险,也实现了储气库群功能的逐步扩展和优化。

02 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实践

温吉桑储气库群在技术创新方面成就显著。温西一储气库在国内首次实现“远程调控,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以调度中心为枢纽,形成“监控、预警、分析、调度、应急”一体化职能。

此外,该储气库群还是国内唯一实现“一站主控、多库联动”的储气库群,即一座集中处理站同时可调配多个不同压力储气库。

在绿色低碳方面,温吉桑储气库群也走在前列。温西一储气库创新建成国内首座绿色低碳储气库,电力消耗100%来自油田已建成的吐鲁番区域12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现清洁生产。

吐哈油田在吐鲁番利用日照时间长优势发展新能源,2024年光伏发电1.53亿千瓦时,较2023年同比增长25.2%,自发自用绿电占比位列中国石油集团上游业务第一名。

储气库群还采用先进监测手段,运用甲烷激光云台进行全天候监测,实现站内站外一体化检测。现场工作人员坚持每2小时巡检一次,精准监测设施设备运行参数,确保注气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03 能源保供与社会效益

截至2024年12月,温吉桑储气库群已累计采气2.96亿立方米,为冬季天然气保供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2024年12月的采气高峰期,储气库群首次实现温西一和温八两库同采,日采气量首次突破330万立方米。

储气库群的调峰保供能力对于保障民生至关重要。在2023年冬季寒流期间,当鄯善区域民用气大幅增加、出现供气缺口时,吐哈油田通过压减内部天然气用量,暂停鲁克沁区域天然气注气,增加鄯善区域每日6万立方米天然气供给量,有力保障了民生用气。

除了储气库主功能外,吐哈油田还开展零散气回收工作,将收集的零散天然气“颗粒归仓”。

2024年,吐哈油田销售零散气2150万立方米,创效15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

预计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调峰能力需求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温吉桑储气库群作为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将与周边储气库共同构成我国西北200亿立方米储气中心,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四库同注格局的形成,温吉桑储气库群正步入全面发力阶段。这座戈壁深处的天然气“银行”已成为西气东输沿线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力量。未来,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储气库群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吐哈油田将锚定“建设东疆地区绿色综合能源大基地”目标,持续推动油气和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为全国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贡献更大力量。